•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预防与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考

    时间:2021-05-18 12: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近年来,国际上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其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愈趋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确合理的预防和处置好群体性突发事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期对做好社会稳治安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预防;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策略
      一、群体事件及其基本特点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突发性。爆发的突发性是此类事件的显著特点,即从爆发到结束的时间比较短,给人“意料之外”的感觉,发展轨迹呈剧烈的起伏,在早期处理时很难对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作出预先的判断,容易陷入被动,不易控制事态的发展。(2)松散性。群体性事件中鼓动宣传者毕竟占少数,绝大多数参与者是普通群众,他们法制观念淡薄,遇到利益摩擦和纠纷不善于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和“法不责众”心理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是不明真相盲目跟从的,不由自主地卷入到群体事件中去。(3)危害性。群体事件由于采取集群力量的态势,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还会引发大量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治安问题,对社会影响面大,处理不妥会产生诸多遗留问题,不仅直接导致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损失,且容易破坏原有秩序,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产生危害。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不仅表现为收入差距,还表现为财富占有、教育机会不公平等方面。所以说,贫富矛盾和干群矛盾是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主要形式。贫富差距过大损坏了社会公正原则,引起社会摩擦,导致矛盾增多。当弱势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或忽视时,他们产生相对剥夺感,不满和对抗情绪往往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2)干群矛盾紧张。如前所述,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干群矛盾是仅次于贫富矛盾的容易引起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小矛盾酿成大矛盾,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一部分干部蜕化变质,贪污腐化,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共产党的公正形象,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3)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在一些非公企业中,压低、拖欠和克扣工人工资;普遍重生产轻安全,损害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任意延长劳动时间,职工加班加点严重;职工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签订率低。因此,造成不少非公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引发大量职工集体上访、罢工事件。(4)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矛盾紧张。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正在加剧,沿海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大量农民工返乡必然增加就业压力。一旦因就业困难,失业率高企导致个人生存危机,社会矛盾有可能尖锐化。大量人员处于非就业状态,劳动者地位将进一步弱势化,贫困现象将加剧,社会矛盾会激化。
      三、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和策略
      (一)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原则。对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要搞好预防,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二是严格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三是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以及社会利益协调、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对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2)责任管辖原则。应对处置群体发事件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教育疏导原则。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意愿和呼声,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4)依法办事原则。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必须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必须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思考和处理问题,但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执行有关纪律规定,不能轻易出动警力,更不得轻易使用武器。
      (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策略群体性事件必定有一个酝酿、形成、缓解的过程。与此相对应,对它的调控也可分为初期处置、中期处置、后期处置三个阶段。(1)初期处置。每一个群体性矛盾,都有它孕育的原因、产生的端倪。初期处置是指在事件发生前对群体性事件进行调控,防患未然。这是调控的最佳时期,也是最理想的结果,因为它可以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减少负作用,从而使社会秩序不受或少受破坏。初期处置主要包含以下环节。首先,要完善信息网络。掌握灵敏信息是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次信息网络和反馈制度,定期进行国情、民情、社情调查和民意测验,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把信息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力争做到信息队伍多元化,信息来源多样化,上下联系一体化,分析信息专业化,综合反馈网络化。保证及时准确地获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才能做到未动先知,控制在先,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和化解。其次,应建立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中心专门从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调研、督查等工作,履行对社会矛盾纠纷统一受理、统一登记、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和分流指派、协调调度、检查督办、管理监督的职权。(2)中期处置。中期处置的主要问题是在群体性事件外化时如何使之得到有效的控制。务必要弄清事因、群众心态和现场情况,慎重决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大多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应以披露真相,阐明政策为主;对利益受损群众的合理要求,要认真听取,及时解决;对群众的不合理要求,要介绍政策,晓以大义;对思想认识问题,要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帮助群众明晰事理;而对少数别有用心、挑头起事、策划煽动、蛊惑人心、借机闹事的为首分子,应果断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控制和打击,以起到法制震慑、教育多数的效果。如此,才能尽快平息事态,维护社会的安定与稳定。(3)后期处置。1)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每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置过程进行全程剖析,不断修正工作预案,即纠正工作方法、失误,使处置战术运用更加得当,方法更加科学。2)协调督办、尽快落实。加大协调力度,协助有关部门不折不扣的兑现承诺,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对已提出解决方案或已有答复意见,并有时限要求的,应按承诺的时限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不留后遗症。3)对构成违法犯罪的组织策划者、骨干分子以及有打砸抢烧行为的人,在做好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严厉惩处。4)调查跟踪,主动回访。对已处理的群体性事件采取主动回访的办法,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建议,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巩固化解工作成果,使群众心悦诚服。同时,对有关问题的落实情况再行了解,以便及时向上级机关反馈。5)注意动向,抓住重点,防止反弹。有些群体性事件涉及的问题,由于很难一步到位解决,虽经努力化解,暂时平息,但问题并未真正获得圆满解决,所以一旦有人鼓动,或受其他外界原因的感染和影响,又会出现反复,对此要特别加以注意。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安全防范,防止出现连锁反应和超大型群体性事件。加强对重要节假日、纪念日等其他重要时间的监控,防止出现意外。

    推荐访问:突发事件 处置 群体性 预防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