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风光纪录片的自然美】风光纪录片

    时间:2020-03-14 07:19: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1965年我国摄制播出反映桂林溶洞景观的第一部电视风光纪录片《芦笛岩》以来,风光纪录片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83年12月,一部名叫《话说长江》的电视纪录片出现在荧屏上,第一次以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流域美丽的风光,风光纪录片更是得到了受众的青睐。风光纪录片所呈现出的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本文对风光纪录片呈现出的自然美的形态作初步的分析,并将自然美与人的审美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揭示自然美产生的审美意义。
      
      一、凸现山水:美不胜收的自然之旅
      自然美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美,在风光纪录片中主要展现出以下三种形态:
      (一)自然美的雄伟
      雄伟的因素是高大刚劲,气势磅礴等,它总是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动。如四集风光纪录片《泰山》,表现出了泰山以其高大磅礴的气势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拔地参天,给人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之感。在风光纪录片中,这种景物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风光纪录片《黄果树瀑布》,介绍的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第一大瀑布――高77.8米、宽101米的黄果树大瀑布,该瀑布气势磅礴,宏大壮观,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美。
      (二)自然美的秀丽
      秀丽的因素是小巧玲珑,线条柔和,神态妩媚等。中央电视台推出的10集电视纪录片《江南》展现了“杏花春雨江南”之美。如第一集《在水一方》介绍“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了江南的精神和风采。水流在水里,风淡淡的吹着风,在这里流水和流水,不就是江南风飞的水秀吗?不就是把江南舞动的风姿绰绰,灵秀飘逸的水秀吗?在朴实无华中超然脱俗,在超然脱俗中返璞归真,这水做的江南,这江南的流水啊!”,纪录片中呈现出的水乡风光一下子就把江南的水之秀丽勾勒出来。当然秀丽如果与其他形式配合,就形成各种秀来。例如内蒙古卫视2010年12月6日播出的5集电视纪录片《兴安岭上》,其中第二集“丹青秋韵”着重表现的是雄秀。说它秀是指它植被丰富,色彩翠黛雅丽:大兴安岭的秋天就像一块巨大的色谱,赤诚黄蓝绿异彩纷呈,有个诗人这样写道:秋天的大兴安岭,山叫做五花山,林叫做火烧林,红的是柞木,橙的是杨树,紫的是片片灌木,高大的落叶松垂挂着满头的金发,挺拔的樟子松依然一身绿色,最美的是白桦,可爱娇柔。这就是大兴安岭的秋天,如此美丽,让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兴安岭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可见,纪录片《兴安岭上》展现出的植被对于自然景观的秀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再如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10集电视纪录片《西湖》,这是一部能够贯通中国历史的文澜道脉,能够发掘江南文化的深层底蕴,能够博采独绝天下的四时光影的纪录片,展示的是西湖的秀媚。媚就媚在山峦叠翠,山水交融,妩媚丰满,登山瞰湖,则湖山焕发,水穷际而山绵延,若在晨雾暮霭中,则湖山如水墨淡彩,更有四季草木葱茏,植被繁茂,落英缤纷,这些自然景物的巧妙融合,构成了西湖似天生丽质的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媚秀之美。
      (三)自然美的奇特
      所谓自然美的奇特是说它不普遍,出人意料,与众不同。这类事物不是以雄伟、秀丽吸引人,而是以奇制胜。如电视纪录片《桂林风光》,其中描绘桂林的山,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意态万千,是以奇为人们所少见,给人美感。正是“平地涌千峰”,“群山倒影山浮水”,构成如唐代诗人韩愈描绘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奇”的黄山,奇就奇在构成黄山地理环境的基本因素峰奇、石奇、松奇和云奇上。电视纪录片《黄山》呈现的是山峰高峻奇险,石峰纤细挺拔,巨细对比,景观生动而富变化。石浑厚简洁,松苍劲洒脱,石峰如笔,古松似花。松石相得,构成寓意深刻的奇景"梦笔生花"。风光纪录片中呈现的天下奇观很多,各有特色,桂林之奇是峰、石、洞、水,融为一体;而黄山之奇在于峰、石、松、云巧妙有机结合,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审美价值,实为罕见的自然奇观。
      
      二、情景合一:丰富多彩的人化之美
      自然美的产生是自然创化与自然人化共同的产物。要认识风光纪录片中“自然”这部“最伟大的书”,领会“自然美”中的美,关键在于人。自然界的美,是对人而言的。有了人的实践活动,就形成了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人对自然抱有一种欣赏态度,才使自然物取得一定的社会意义,从而显示出美的价值来。
      (一)风景里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风光纪录片《嵩山》以实景写意的方式展现了嵩山美景,首次全景式地对嵩山地区的文化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展示,讲述的是嵩山风景里的故事。又如纪录片《西湖》第九集“伊人在水”,讲述的是这又被称为西子的一湖碧水风景里的故事。自古以来,不知留下了多少名媛、才女的身影。西湖,既是爱情的多发地段,又是传奇的集散之区,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生长在杭州的朱淑真;每当眺望“藕花深处”,人们也会想起词名远播的李清照;当然栖身于西湖之畔的江南才女苏小小,更是让后世文人多发临水凭吊之声。西湖的波光,迷离如伊人的身世,使《西湖》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故事全书。
      (二)故事里的风景
      2010年12月26日在央视一套开播的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颐和园》,这是一部用诗的语言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风景的作品。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2010年恰逢建园260周年。它前身名为“清漪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央视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颐和园》在奇美风景、生动故事与丰富知识等方面下功夫,总编导金明哲自豪地说:“有些画面甚至让每天身处园中的颐和园工作人员都感到惊奇。”又如由青海电视台、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的电视纪录片《西藏的诱惑》,该片通过对4位艺术家和朝圣僧侣艰难步履的展示,表现西藏高原雄奇、博大、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揭示了西藏诱人的内在精神和故事里的风景。
      (三)诗境的旅程
      我国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获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一等奖的风光纪录片《美在广西》,片中展现了桂林山水、滨海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广西风格多样、种类齐全的旅游整体形象和特色。画面反映的广西之旅的诗境旅程,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观看了《美在广西》后评论说:“把一个边远的地域交付给国际眼光,把一种深藏的奇景转化为万里诱惑,至美无言,绝色无界,美在广西,岂可辩哉!”又如内蒙古卫视2010年12月6日首播的5集纪录片《兴安岭上》,带受众沿着大兴安岭著名的激流河北上,一路采蘑菇、摘红豆、垂钓激流河、漂流激流河,最后抵达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畔的边防哨所,在秋山秋水,秋雨绵绵之间,带给受众的是一段诗境的旅程。再如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100集大型电视风光纪录片《徐霞客游记》,以明代杰出的地理地质学家、旅行探险家、游记文学大家徐霞客一生前后16次出游所经过的路线为脉络,选取其《日记》、《书信》中有过确切记载的一些名城名镇、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古刹名洞、民俗风情作为主要内容,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形象传神的镜头,去展现徐霞客笔下的旖旎风情,去追寻徐霞客当年的足迹。同时融入古今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变迁的对照,并注重开掘各入选景区景点、名城名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受众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更是一路旅程受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熏陶。
      (四)秘境的魅力
      在首届塞尔维亚国际广播电视节和罗马尼亚第九届“生态-人文-民俗”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评比中,获得两项一等奖的陕西电视台拍摄制作完成的风光纪录片《中国秘境阿拉善》,真实而又艺术地展现了阿盟境内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观。雄伟的贺兰山,迷人的胡杨林,美丽的巴丹吉林,神幻的敖伦布拉格大峡谷以及黑城古文化遗址,神奇的通湖等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和赞美。尤其对阿拉善的解密过程,该片的编导使用了Discovery的一些设置悬念、层层剥笋等创作方式,使阿拉善在画面的递进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受众在声画和谐的镜头语言中得到了视觉意义上的满足。又如西藏卫视2010年9月22日首播的3集纪录片《天上阿里》,讲述的是被称为"世界第三脊"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风貌,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寺庙佛堂和迥异的人文风俗,即使是在游客日众的今天,青藏高原依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神秘的目的地,阿里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是看过纪录片《天上阿里》的受众,都会感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神秘魅力。
      
      三、风光无限:独具慧眼的审美之义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激发热爱祖国情感
      欣赏电视风光纪录片中的自然美,可以增强受众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受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投身家乡建设、祖国建设的热情。如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次让中国人通过电视感受到了江山的壮丽与秀美,引发了受众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再如由青海电视台、福建长龙影视公司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走向西藏》,该片客观、真实、形象地展示了横跨世界屋脊、被誉为"天路"的青藏公路穿越浩瀚戈壁,跨过昆仑山、唐古拉山,途经永冻层地段的全景概貌,多层面、立体化地表现了这条大动脉及所经地域各不相同的文化景观与西部壮美神奇的自然风光,从而让受众去亲近、认识、了解和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二)唤起热爱生活之情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人从自然美中看到自身的本质力量,获得自信。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风光纪录片中呈现出的大自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呼唤着受众的生命热情,让受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激励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例如纪录片《察卡洛》表现的是在达美拥雪山脚下的澜沧江峡谷里,世代生活着一群以盐为生的人。千百年来,他们晒盐、运盐,用大自然赐予的礼物开启生活,传承岁月。这个地方叫做察卡洛,汉语的意思是“盐井”。纪录片《察卡洛》将镜头对准了这个偏僻而美丽的峡谷,对准了居住在这里的马帮和盐民,通过新颖的题材将藏东南独特的地貌和人文融入了五彩斑斓的影像画卷,为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又献上了一份美丽而久远的纪录片厚礼。整个纪录片中美轮美奂的风光镜头很多:远山陡坡上呈之字形直入青天的茶马古道,如今没有了马帮的脚步和铃声,只能静看澜沧江水如往日一样翻腾不息;泛着蓝绿色折射光的圆形盐井,汇聚着从地表下涌出的泉水和盐分,随风荡出一圈圈儿的涟漪;红棕色的一块块盐田上,有时蓄满闪着细碎波光的卤水,有时结晶出被挖成螺旋线的粗盐颗粒;洁白的云彩在蓝天上快速飘过,将影子投射在盐井的大地上;青翠的麦田中波浪起伏,红衣少女翩然走过……就这样,兼具叙事或抒情功能的风光镜头为《察卡洛》奠定了一份如诗如画的基调。使受众的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疲劳和烦恼,还会得到许多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启示,使受众在观看完该片后更加珍视生活、热爱生活。
      (三)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就注意到自然美对于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的巨大作用。例如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纪录片呈现出的自然美之所以具有陶冶性情和情操的作用,是因为受众在欣赏自然美时,总是会产生丰富联想,或者触景生情,将自然景物同人的美好情感、人的理想、品格、品质联系起来,从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风光纪录片《西湖》展现的是一向以风光秀美著称于天下的西湖,西湖的景色固然很美,但岳飞、于谦两位民族英雄长眠于此,自然的美便有了深深的人格情态。使受众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又如陕西电视台拍摄的八集系列纪录片《大秦岭》不仅仅是一部反映秦岭独特的自然风光的纪录片,也是站在中国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制高点审视秦岭,着力探讨一座山脉与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进程的渊源关系。秦岭不仅有自然美的魅力,而且有文化美的魅力,片中大量集中呈现的秦岭自然和人文景观,让人赏心悦目,起到了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陶冶人的心灵的作用。
      (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观赏风光纪录片中的自然美,不仅可以激励受众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受众高尚的情操,还可以增长受众关于风土人情、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生物、物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开阔受众的视野,启迪受众的智慧,深化受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风光纪录片呈现出的自然美的对象丰富多彩,对自然美的欣赏无疑会增长受众的见识。自然景观的美不仅涉及事物的许多自然属性,还涉及许多人文知识,因为许多自然风光是和人文景观合而为一的。比如当受众观看风光纪录片《泰山》时,既会欣赏它的自然之美如奇峰、怪石、云海、日出、十八盘山道等,同时也会欣赏遍布于泰山的人文景观如泰山封禅的历史遗迹、历代留下的石刻、碑刻、书画题记等等,同时受众还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关于泰山的成语、佳句和艺术作品如“稳如泰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等等。再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集风光纪录片《神奇芙蓉洞》,展现了武隆芙蓉洞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种类齐全的洞穴次生沉积物,包括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旗、石花、珊瑚晶花等,并实地拍摄了漂亮而神秘的石膏花支洞,从地理学、地质学的角度,介绍了芙蓉洞及其洞穴次生沉积物的成因和演变,展现地质现象的神奇。风光纪录片《神奇芙蓉洞》通过拍摄芙蓉洞的自然景色,起到了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利用和保护地质资源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电视台)
       【责任编辑:张德明】

    推荐访问:自然美 纪录片 风光 风光纪录片的自然美 旅游风光纪录片 自然风光纪录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