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采点很重要:我看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为什么在课堂上提问很重要

    时间:2019-04-21 03:2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之分。从宏观意义上来说,要厘清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即语文学科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文本外教学内容的确定”;而从微观意义上来说,也要梳理清楚一种文体、一篇课文我们究竟该“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将它称为“文本内教学内容的确定”。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更没有必要全部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存在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的问题。虽然不能说教材文本资源就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但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必须依据教材文本资源,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只有依据教材文本资源才能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离开了教材文本资源,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无从谈起。
      时下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话题很热,尤其是散文、小说等文学类作品的教学。那么,如何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呢?我之管见,以为“采点”是确定教学内容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采点”是为了带出教学内容的那个“面”。
      那么,哪些“点”关乎教学内容的确定呢?我觉得,一是要从语文教材的实际出发,采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和取舍“点”;二是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采好教学内容的制高“点”。
      一是要采好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十分讲究“牵一发而动全身”。借用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来说语文教学,那便是“如果能给教学内容找一个支点,便能撬起整个文本教学”,而这个支点就是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纲举”方能“目张”,“牵一发”可以“动全身”,所以这个“点”至关重要,它往往是文本的核心所在,是教师匠心的体现。切入的“支点”的选择,关乎整个文本的教学,既要“精准”,也要“巧妙”;既要像庖丁解牛那样切中“肯綮”,也要像“艨艟巨舰一毛轻……此日中流自在行”那样轻巧自然。
      “文眼”既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也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非常巧妙的“支点”。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一文,可供选择的教学切入点很多,多数教师是从教参上所说的文眼“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着手,以“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值得惊诧”为教学的主线,梳理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我却以为文末的“女儿绿”一词才是真正的文眼,也是教学内容确定的一个巧妙的“支点”。因为我觉得“女儿绿”一词是由绿宝石之王“祖母绿”和中国千年佳酿“女儿红”双向仿词而来,突出的是梅雨潭之绿“鲜嫩”和“醉人”的两个特点,而这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作者“惊诧”于梅雨潭之绿的原因所在。抓这个“支点”,就能够水到渠成地带出文章梅雨潭之绿的“鲜嫩”和“醉人”两大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支点”选择,似乎更能高屋建瓴,更便于梳理文章内容和教学内容。
      当然,不同的切入点,拎起的教学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的先后组合顺序也是有所不同的。尽管“支点”的选择,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但文本是必然的基础和唯一的依托,“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其终极的指向。
      二是要采好教学内容的取舍“点”
      如本文开头所说,文本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都纳入课堂教学的范畴;换言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成为文本内容的“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取舍。
      在文本教学中,要想有所“取”,必要有所“舍”;也只有大胆的“舍”,才可能有精当的“取”。通常意义上,“取舍”的标准也即取舍的“支点”主要有二:一是文章的核心,二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文本意识,能把握课文的精髓,要善于并敢于取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确定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面”,设计出能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或教学思路来,并以此展开教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的《〈边城〉节选》共有四章内容,不仅长,而且散。仔细研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教材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借湘西茶峒的端午节来展现当地的人文环境,并在这一节点上安排了翠翠与傩送的初次相遇,透露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羞涩和对爱情的朦胧向往,集中展现了湘西地区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如何处理,很有讲究。如果没有对文本内容的精当取舍,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鸡零狗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有可能吃力不讨好,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抓住教学内容的取舍“点”。借助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核心内容的把握,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这个核心“点”来确定《〈边城〉节选》教学内容的取舍:
      环境——梳理并明确文章一共写了几个端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又分别发生了哪些事情。可以精选“赛龙舟”和“捉鸭子”两个细节作为突破,引导学生来分析湘西茶峒端午这特定的地方、特定的节日所呈现出来的古朴风俗,感受湘西的“古朴风俗美”。
      人物——可以选择爷爷、顺顺、翠翠这三个在小说中各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突破口,通过对这三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有同情心”“有责任心”等性格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湘西人所有的“淳朴人情美”。
      情节——通过分析翠翠与傩送初次相遇的情节,去揣摩情窦初开的少女特有的羞涩和对爱情的朦胧向往。
      如此,教学的内容清晰可见,既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为课堂教学理清了思路。
      以上两点,主要基于文本本身的考虑,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因为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托,脱离了教材的实际而去确定所谓的教学内容,那无疑是空中楼阁。
      三是要采好教学内容的制高“点”
      这里所说的“制高点”是指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现状间的距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的实际,即学情,因为学生才是教的对象、学的主体。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之间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教师所确定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距离太小,表面上看学生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但这只是表象的热闹,而内在却是空虚的,教学效果不可能理想;而距离太大,学生无法参与教学,只能被动接受或是无法解读,这样又可能会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
      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采好教学内容的制高“点”,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如果教学内容的选择低于或平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提升作用,是无效教学;如果教教学内容的选择远远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那么教学内容的难度太大,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那也是一种无效教学。
      有鉴于此,从学生学情的起点出发,逐渐迈向教学内容的制高“点”,这个教学过程所应该涉及到的内容,就应该是我们可以确定的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尺的。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起点,所能达到的制高“点”是不可能相同的,那么,所确定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占领怎样的制高“点”,选择哪些教学内容,讲到什么程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作者通联:江苏华罗庚中学]

    推荐访问:我看 教学内容 很重要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