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初三数学总复习策略与中考试题研究

    时间:2019-02-03 03:16: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考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那么,在剩下的时间里,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制订计划、掌握策略、优化考试心态四方面进行小结,并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三数学总复习 复习策略
      
      近几年考题都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的中考指导思想,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知识考查基础化;二是题材选择生活化;三是能力要求层次化;四是思维模式开放化;五是试卷结构格式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地开展复习工作,注重学法指导,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数学复习质量。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就初三数学总复习的有关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避免复习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是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应从3月份开始,重点是梳理知识、系统复习、强化基础训练。
      第二轮复习应从5月上旬开始,纵横向进行知识链接,将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注重与现实的联系,以达到能力的培养、提高的目标,同时本阶段还应注意专题的训练和题型的分析。
      第三轮复习应从6月初开始,查漏补缺,以回顾性复习和中考模拟训练为主。复习的要求是“回顾、模拟、强化、调节”。通过回顾教材,模拟训练,从而温故知新,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
      (一)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
      1.复习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模块的顺序,基本宗旨是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所以,第一阶段的教学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2.复习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中考题的“影子”。尽管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但所占分值比例较大的仍然是传统的基本问题。许多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教师要通过典型的例题、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方式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3.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练习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不能盲目加大练习量,要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二)第二轮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如果说第一轮是总复习的基础、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的话,那么第二轮的复习目的就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复习应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上;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
      可进行的专题复习:(1)阅读理解题;(2)图表信息问题;(3)动手操作实践问题;(4)开放探索性应用题;(5)质点运动问题;(6)分类讨论问题;(7)方程型综合问题;(8)应用性的函数题;(9)不等式应用题;(10)方案设计。这些都是中考必然涉及的题型。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工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2)注重解题后的反思。(3)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4)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轮复习: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复习。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可以从市、县调研试卷、综合练习、自编试卷中精选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讲解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规律,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去体会、感悟概念、定理和规律。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导学生进行回味练习,扫清盲点,帮助学生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的清扫。
      在复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对于试卷的错误认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评分要狠。(3)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立足一个“透”字。一道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蜻蜓点水式讲评、就题论题式讲评。(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5)适当地“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试,几乎所有的学生的身心都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6)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到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7)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最大。
      二、教会学生掌握复习策略,增强复习效果
      (一)教会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不要过多地依赖同学和老师。千万不能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请教同学和老师,应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因为老师讲的题、与同学讨论的题易忘,自己做的题,特别是做错后改正过来的题则不易忘记。
      (二)精选精练,反思提高。
      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习题,而且要追求做题的质量。要精选精做,讲效果。题海战术要不得,但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按考纲的要求,数学试题的难度分布仍为7∶2∶1,这就意味着基础题占了近90分。即使中考试题的难度加大,对基础的考查也不会减弱,要告诫学生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回忆,从中悟出规律来。有所思,有所悟,便会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便能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灵感。
      (三)建备忘录。
      让学生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典型题解、疑难、易错和易忘问题及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等,随时记录,以备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解决。经常性地反思错误,可使弱项变为强项,劣势变为优势。
      (四)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不要只顾解题,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五)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三、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复习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要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课堂复习采取“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对中等生,对他们要严格要求,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造成常规题失分太多;对优等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2)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3)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4)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四、帮助学生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优化考试心态
      要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引导学生复习。一是要准确无误地进行记忆的那部分知识,进行再学习,达到进一步弄清其根本含义,并将其与相似的知识严格加以区分的目的。二是要消除“高原现象”。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个阶段(在4―5月份),学生多有“头脑麻木”、“不想学习”、“学不进去”、“心情烦躁”等感受。这是一种个体心理行为,暂时原地踏步、“停滞不前”,需要放松和转移。这时必须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进行劳逸结合,并抓紧早晚两段时间的学习,提高复习效率。三是要教会学生消除“遗忘错觉”。在临考前一段时间,许多学生会感到头脑中“一片空白”,心情更加紧张。这时应要求学生先做几题,让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一下,改变“遗忘错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考前复习工作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掌握考试方向,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不断地调整复习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敏,解少娟.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中国数学教育杂志,2009.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总复习 策略 数学 中考试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