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我国公办普通高中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的分析]教育不公平现象

    时间:2019-01-15 03:40: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公办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本文的研究着重从财力资源、办学条件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对高中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对目前我国高中校际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立普通高中;校际间;公共资源配置;不公平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属于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按公共产品的属性划分可以认为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主要应由政府来提供,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一是教育机构由政府举办,教育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提供;--是教育机构可由私人或民间举办,由政府进行资助;三是可以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的学费。我国高中阶段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是教育资源短缺造成的,本文的研究着重从财力资源、办学条件和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对高中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进行了比较。
      本文所指的公办普通高中是指政府的公办学校,不包括企业办学、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的情况,同时也不包括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内的学校。文中所有比较指标均采用生均相对指标,并不是用总量绝对指标。这是因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大小不一样,用总量指标不能够体现公平的比较。
      
      一、我国公办普通高中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严峻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承接的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研究”课题组于2007年6月对我国中部地区某省A县做了高中阶段校际差异状况的调研。
      课题组在A县重点调研了三所高中。其中包括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一所市级示范高中、一所薄弱高中,课题组着重调查了学校的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
      
      (一)财力资源比较
      教育经费的来源即“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的事业费拨款,学校的事业费收入以及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部分。
      教育经费的支出在我国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教育事业费,其次是教育基本建设经费。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是为了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基本建设经费是通过基建投资,最终形成学校的固定资产,包括各种建筑物,达到一定价值的教学仪器设备。用这几个指标可以有效地衡量学校之间教育经费的使用状况,从而可以用来度量学校之间财力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状况。
      下文用了两个统计表来说明A县教育经费的差异状况。
      表1显示出省示范高中的教育经费总量是远远超过市级示范高中和薄弱高中的,在2005年省示范高中生均教育经费超过薄弱高中1倍多,其他年份也接近1倍。其中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均教育事业费收入,表1显示该项收入省示范高中远高于市级示范高中,并且三年都是薄弱学校的2倍以上,而事业费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择校费”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目前高中阶段经费来源的校际差异“择校费”占了很大的比重。从表中可以看出校际间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差异是预算外教育经费这一部分。
      调查中发现从择校费收人来看三所学校的收费标准差异明显,省级示范高中收费标准为8000元,市级示范高中为6000元,就算是薄弱高中也会对没有达到该县最低录取线的学生收取5000元的择校费。从择校生的招收规模来看省示范高中是薄弱高中的2―3倍,费用总金额接近薄弱高中的5倍。2006年该省示范高中的新生人数为978人,择校生的比例大约在44%。仅2006年省示范高中在择校费收入上获得了接近200万元的收入,从县教育局了解到目前这部分资金是统一上交到教育部门再返还一部分给学校,返还的部分收入主要反应在学校的事业费收入这个统计科目上,每年这笔“择校费”积累下来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可以在财力上确保省示范高中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表2中明显可以看出无论是生均人员经费支出还是生均公用经费支出,省示范高中相对于其他两所学校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公用经费方面优势最为突出,几乎是薄弱高中的2倍,可见优质高中的日常运营经费相对于薄弱高中来看是非常充足的。
      生均人员经费支出方面优质学校也比其余两所学校多一些,在优质学校教学还有另一个益处就是可以给学生课外辅导获得丰厚的收入,在对该校老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这些老师不仅对本校的学生进行辅导而且也有许多外校的学生请他们辅导,而一次辅导的收费大约每人每小时都在30元以上,所以收入颇丰,对好老师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办学条件比较
      生均校舍面积是指平均每个学生所占有的建筑面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所,而且如果要满足一定的教育质量要求,建筑面积必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所以生均校舍面积也应当成为一种评价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的指标。生均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正常运作和教学服务质量所必需的。生均图书册数指标虽然不能反映图书质量差异,但作为量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因此这两个指标用来衡量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状况也是可取的。
      表3一方面,说明了优质高中可以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校园环境、购置固定资产和添加学校的图书,提高办学条件。因此优质高中在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固定资产和生均图书册数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优质高中拥有班级规模小,生师比相对较低的优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学。国内外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告诉我们班级规模对教室环境、教师关照度、学生学业发展以及人际互动会产生大量影响,我国班级规模长期以来都超过了国际上平均的班级规模(25人),国家规定的高中班级规模的标准是50人,三所学校的班级规模都超过了这个标准,这与学校招收大量的择校生有关,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上高中考大学几乎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因此在县城的薄弱高中一个班也能招收到70几个学生,这么庞大的班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人力资源比较
      舒尔茨在他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在物质资本以外还存在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形式。学校教育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教师作为学校的专有资本,其地位、待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对师资水平的考察是衡量一个学校公共资源配置差异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生师比、教师职称结构两个主要指标。生师比很重要,如果教师负担的学生过多的话,就会影响教育的质量。从职称结构来说,大中小学教师都有职称,职称分为若干等级,职称结构大体上也反映了教师的整体水平。(见表4)
      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中显示在县镇的生师比标准为13:1,表4中可以看出该县的市级示范高中和薄弱高中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要求。
      
      表4显示出省级示范高中教师的合格率接近100%,即多数教师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并且拥有高 级教师职称和拥有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都非常高,特别是拥有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是薄弱高中的1倍。良好的师资力量为省示范高中创造出了良好的教学团队和优质的教学质量。从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重来看薄弱高中该比率变化较大,优质高中则相对较为稳定,可见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动率比较高。
      
      二、解决公立普通高中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状况的对策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同时,应合理、有效、公平地配置县域内的教育资源
      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大量的教育负债,这一方面说明了教育经费不足,学校正常运行难以保障;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校教育资源没有合理利用,学校盲目搞建设,盲目投资的结果,在A县省示范高中拥有大约1000多万元的负债。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在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号召社会力量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减轻学校自行筹资的压力。其次应当做到资金投入要合理,合理分配师资,鼓励优秀教师和校长到薄弱学校任教,加强教学交流,同时加强学校物力资源建设的计划性和管理使用的科学性。
      
      (二)政府加大对民办高中的投入、鼓励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
      政府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高中教育应给予适度的拨款,我国民办教育起步晚,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加大政府对民办高中的支持。这一方面能够减轻政府的投入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公立教育与民办教育的竞争提高学校的资源使用效率。这也是高中阶段“重点校”政策转变,取消“以钱择公校”采取渐进策略的一个依据。对于现有的民办学校要逐步对其财产实行股份制改造,同时推行民办学校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机制,这将有助于使民办学校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三)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规范,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对薄弱学校采取优先扶持政策,帮助学校尽快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教学设备上,各级教学物资部门和有关单位,从教学仪器、文体用品、图书资料等配备上给予薄弱学校某些优惠并优先配拨;实行强校兼并弱校或同弱校搞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以强带弱;选派好校长,增加“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名额,提高弱校教师福利待遇等。薄弱学校自身也应该靠学校自身的艰苦努力抓好教学质量,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各方面的建设,逐步赢得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四)科学测算高中阶段学校经费需求,建立省级统筹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
      我国高中阶段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地县政府承担,这与我国财政收入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的财政体制是不符合的。应该以县级政府为单位,科学测算县域内高中阶段学校的经费需求和经费供给能力,不足部分通过逐级政府转移支付补齐。省级政府统筹安排中央转移支付和省本级教育经费,基本实现本省区域内同一类型高中阶段学校的均等化拨款。目前,我国中部地区高中阶段学校的政府投入比例最低,中央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除了照顾西部地区以外,应适当考虑增加对中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的优惠政策。

    推荐访问:公办 资源配置 不公平 普通高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