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细化目标,踏实前行 踏实前行

    时间:2019-01-08 03:27: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教二十年的我有一种深深的困惑,与同事交流,竟然引发了共鸣,都说现在语文不会教了,都说不知道什么样的课才叫好课。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于是,有人就认为“热闹的课就是好课”。于是,问题不分大小难易,统统搬上场,气氛看似活跃,然而,没有经过梳理的问题,学生思维的容量又有多少?对学生阅读、理解、表达等语文能力有多大的提高?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出奇制胜的教学效应,课堂上画、跳、唱、演,老师不辞劳苦,学生亦“不亦乐乎”。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老师将自己打扮成了“导游”模样――手持导游旗、小喇叭,头戴鸭舌帽,胸挂导游证,学生也人人头戴旅游帽。整堂课,老师时而热情洋溢地解说,时而领着学生“观赏”可爱的珍稀动物。试问:在热闹、愉快之后,学生学到了什么?仔细想一想,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表象后面掩盖的是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减损。
      热闹的课堂不行,还是进行稳扎稳打的语文能力训练吧。训练是不错的,但如何训练,训练到什么程度,又让人拿不准。我曾听过一堂公开课《东方之珠》,老师先为学生介绍了香港的历史,仅“东方之珠”这个课题,老师就煞费苦心,列出多种题目选项,让学生一一选择,并要一一说出理由。课题中的一个“之”字,老师还推荐了“一家之主、举手之劳、赤子之心”等成语,文中出现了一个引号,老师详细解释这是引用,这是表示人们的赞美之情,还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引号的其他用法。就这样,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在这堂课上就被这位老师牵领着,穿越了崇山峻岭,试图登上知识的顶峰。不用说参与学习的学生,就连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直呼:“哇,厉害!容量大!难度高!”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可谓层出不穷,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教法频频亮相,但实际上语文教学仍然是“涛声依旧”。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语文教学:“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都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的确,语文教学“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就越复杂,目的就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张志公先生语)问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什么?绝大多数都回答:“语文!”问家长,他们都说孩子在语文学习上费时最多,成绩还是最差。
      为什么?
      疲惫的我们在忙着赶路,却不知道抬头看路。
      忙碌的我们在忙着怎样教,却可能都不清楚我们究竟要教什么。
      这是不是叫本末倒置?这是不是叫舍本逐末?
      开学初,区教研室张老师来到我校,她为我们带来了省级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目标细化的案例研究》。目标细化?茫然的我记住了这四个字,打开百度网,输入“目标细化”,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家公司,福利特好。为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组织了一次暴走。老板将年龄、体力都相当的人分成三组,让他们分组步行到十公里以外的村子。
      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陆陆续续,开始有人掉队,甚至有人赖在路边不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人:告诉他们村庄的名字和路段,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摸行走的时间和距离。走了一段路,有人就开始嚷嚷:“走了多远啦?”比较有经验的人回答:“才一半。”于是大家又往前走。走啊走啊,大家越来越觉得疲惫不堪,前面的路程似乎还很漫长。当有人喊:“马上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
      让我们来看看第三组人,瞧瞧他们和前面两组有什么不同。他们不仅被告知村庄的名字,路程的长短,而且路上每一公里处就有一块里程碑。大家边走边看里程碑,每走过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欢笑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同样的一段路程,类似的一个团体,而结果的反差却如此之大,其实这不难理解。
      一个人,如果能清晰地了解自己行动的目标和进度,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目标设计得越具体、越细化,就越容易实现。通常我们的悲剧不是无法实现心中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在前行的每一段路上,都有细致的目标在引领着我们,那最终的目标肯定不难实现。
      所以研究课标非常重要,我们要依课标来教学,要以课标来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不要再碌碌无为,更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拔苗助长。我们再来拜读课标,以“朗读教学”为例。
      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从小就被家长训导:吃东西要嚼嚼碎,这样营养才会吸收。以上目标是不是需要嚼嚼碎,再细化一番?这样出试卷的考官们才不会“登高望远”或“大海捞针”,我们这些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平日里才可以放心教学,而不至于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最终却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非常幸运,我校的语文教师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目标细化的研究工作,说实话,网上相关的资源几乎是空白的,我们困惑着,我们痛苦着,但我们在努力着。
      课标上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有十条内容,我们要将这十条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即每学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在教研室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各自领了其中一条。为了将这条笼统的目标试着合理分解到四个学期,为了相对合理地划分梯度,我们找来了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教材、教参仔细研读,并结合书后习题,将目标进行了细化。仍以朗读教学为例,第一学段的阶段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一二年级四学期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我认为:
      一上:要学会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学会使用普通话来纠正方言。明白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读书时不要拖腔拖调,脑海中开始建立词语的概念。在老师指导下,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能找准文中提示语与人物语言的具体位置。
      一下:一目双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好文中出现的儿化音。朗读时不指读,建立词语、词组的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圈画重点词语,开始学习抓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来定朗读基调和语速。
      二上:初步建立边读边思、边读边画的意识,能自己圈画文中常用词语,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注意读出反问句与其他疑问句语气的区别。学生要能根据提示语,联系课文内容,想象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物,学习读好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下:在老师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好轻重音。注意读出省略号意犹未尽的感觉,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读好诗歌,感受古诗与现代诗歌朗读方法的异同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能试着表现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经过第一步的目标划分后,我们还考虑该如何达成这每学期的目标及操作的策略。于是我们又结合每学期的教材,通过形象的例举,体现出达成目标的方法。我们仿佛是一个个绣娘,将一缕缕丝线按成分、按颜色来归类,并试图地将它们捋细捋细再捋细。我们更像是一群调皮的胆大的孩童,试图拼命推开厚重的铁门,想看看巨人的花园里大树到底有多高,花儿到底有多美。处理好当日的教学事务,我们又聚在一起,讨论交流,甚至争论。冬天,似乎天黑得特别早,待我们结束交流时,校园已是漆黑一片。有同事拧亮了手电筒,在一旁的我默默地想:但愿经过我们细化的目标,也能像这手电筒的光芒,虽然微弱,却能照亮我们一路――踏实前行。

    推荐访问:细化 前行 踏实 目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