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还原社会生活,激活历史课堂] 智慧课堂软件

    时间:2019-01-02 03:26: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如何才能还原社会生活,激活历史课堂,本文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探讨: 古今融合,以今知古,实现历史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提升学生感知社会的能力; 创设情境,实现历史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 历史课堂社会生活还原
      
      历史来源于生活,《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也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往往从应试角度出发,给学生灌输的是一些条条框框的知识点,把“活”的历史教“死”了。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对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历史教学还其本来的“生活态”,让社会生活走进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还原社会生活,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其重新变得“有血有肉”,从而激活历史课堂。
      如何才能让历史课堂还原社会生活呢?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强调,“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的根基在于社会生活,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的‘象牙塔’”。很明显,他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历史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结合,进行生活化拓展。我认为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中要让社会生活走进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还原社会生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古今融合,以今知古,实现历史教学内容上的“生活化”,提升学生感知社会的能力。
      
      书本历史知识是现实生活的浓缩,我们要特别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以史为鉴,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抗日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单单这些无法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因而我们从身边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我校旁边有个三江口村,每年七月十五都有一个隆重热闹的水灯节,人们在这一天点亮水灯,许下心愿,寄托对先祖的缅怀思念,以及祈求现实的安康太平。水灯节源起于1940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三江口,丧心病狂的日军在三江口扫荡三天,血腥地屠杀抗日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江口惨案”。在当年农历七月十五那天夜里,村民放出满江水灯,以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军民,并激励人们“勿忘国耻”。这样就把书本知识真实地还原成社会生活,一下子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认真学习,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再如我在讲述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时,没有直接上新课,而是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那次金融危机切入,让学生自由谈谈金融危机的具体表现: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父母收入减少,本来想买的东西少买或不买了,购买力下降,经济萧条。由于这些是学生自己有切身体会的,因此学生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现象会有一个直观的感知,在头脑中还原出当时的社会景象,也会明白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所谓“生产过剩”,不是指生产出来的商品真的吃不完、用不尽而是消费者没有那么高的购买能力,使得这些商品销售不出去而显得“相对过剩”。在讲到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时,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接着向学生指出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已面临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就业再就业矛盾突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纷纷列举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发放消费券,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家电下乡,降低银行贷款利息,放开信贷额度。然后教师总结:这就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投资,改善民生,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尽快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走出来。那么,作为学生,你在金融危机中又该如何做呢?从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对自身责任的思考。这样历史课堂就不再是简单讲解历史知识的地方,而是展现社会生活、还原社会生活的舞台。
      
      二、创设情境,实现历史教学形式上的“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课堂活动的主角应当是学生。课堂教学形式的生活化,也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如历史情景再现、歌曲、故事、广告、漫画、游戏、竞争等,促使学生这个课堂的主角真正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如在教授工业文明这一框内容时,以前我们都按大纲要求向学生讲述什么叫工业革命,并把工业革命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列出这两个阶段中的具体发明。学生感觉这种教学方式单调乏味,毫无兴趣而言。在新课程中,我率先用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导入,讲出古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我让学生演绎古代杨贵妃的生活:穿着拖地长裙的杨贵妃在昏暗的油灯下悠闲地剥着一颗颗鲜红的荔枝,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情,而外面一些官差骑着马驮着荔枝飞奔在官道上,其中一些还因此中暑累死在途中。然后再让另一组学生演绎现代假日生活:十一长假从店口到广州旅行,你将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花费多少时间。你途中吃什么,怎样向在家里的父母联系,用什么方式记录旅途中的见闻。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事例的比较中真实地感受到工业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然后指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不仅表现在社会生活上,而且表现在精神生活上。教师指导学生去发现精神生活中的变化,如称呼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人们衣着的变化体现思想由封建到开放的历程。学生用小品、歌曲、故事、广告、漫画、游戏等方式把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表现出来。最后要求学生根据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写一篇调查报告,如“从交通工具看社会进步、从娱乐设施看社会进步”等,自然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教师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融入历史课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能力。
      除以上两方面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走进社区,与老百姓交谈,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把历史课堂放在现实生活中。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责任感,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课堂定位为人的活动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使学生的生命潜能从沉睡中被唤醒,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是指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换言之,也就是要努力还原社会生活,从而激活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国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2]张京.初中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杨长岳.诸暨抗日战争史.新华出版社,2005.7.

    推荐访问:社会生活 还原 激活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