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探寻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形成】 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时间:2018-12-27 03:28: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中的较长时期都从事着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的一系列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现代教育家,他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立人”,鲁迅的这些教育观并没有单独著书立说,只散见于他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立人”思想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他的教育思想观,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的教育思想精髓,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探寻他的“立人”思想观的形成根源。
      
      一、早期的家庭教育及私塾教育对鲁迅的影响
      
      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大户人家,尽管鲁迅出生时,周家正逐渐趋于衰败,但还是一个拥有四五十亩地的“小康”之家,这使得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一些家塾、私塾的教育,正是这些早期的启蒙教育,对鲁迅后期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鲁迅幼年时,他家中的一位被称为“长妈妈”的长工,被他视为“第一位老师”,“长妈妈”不仅常给鲁迅讲故事,而且为他买来了他所心仪的插图本《山海经》。鲁迅自小天性聪明,求知欲也极强,从祖母、母亲、“长妈妈”处听到了许多生动的神话和故事,12岁入私塾读书,在私塾中,他接触了大量的古籍经典,而且还在课外阅读了不少笔记、野史、杂集。这些口头的、书本上的历史、故事,以及绘画、戏曲、诗文等,从各个方面给鲁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充实了他的文学艺术素养,使他感受到读书的无限乐趣。在读书过程中,他不仅仅是追求书本的趣味性,更带着理性的思考,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到封建礼教的残忍与荒唐,感受到国人精神的麻木与愚昧。尤其令少年鲁迅十分反感和憎恶的是类似《二十四孝图》那样的书。《二十四孝图》在古时属于儿童读物,但那是怎样的儿童读物呢?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将“肉麻当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此时的少年鲁迅已思考着中国儿童教育的问题。在《五猖会》中,鲁迅更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孩童时,鲁迅在盼望已久的“五猖会”到来时,却被父亲强迫着背: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
      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当时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也难怪鲁迅在文中这样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盆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民族的灾难、家庭的败落,以及本人的特殊经历,这些都使鲁迅较早地关注民族和祖国的命运,也是他后来提出“立人”教育思想的根源。
      
      二、进化论及西方教育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进入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这里的教员不学无术,校长更是十分保守,且官气十足。翌年,鲁迅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在这里,学校开设了许多介绍自然科学的课程。鲁迅在这里学到了之前没有接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接受了进化论思想。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接受西方新鲜的社会文化思潮,大多带有自身的思想特点,鲁迅对进化论也是如此。他从爱国主义出发,主要接受进化论的发展与变化的观点。这种思想一旦与他后来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相结合,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使他摆脱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束缚,反对复古,渴望变革,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更寄希望于中国的新一代。
      1902年1月,鲁迅带着新的理想,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告别祖国,赴日留学,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东京,鲁迅看不惯清政府派遣的那些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独自一人来到仙台。在仙台的求学过程,再一次使鲁迅的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使鲁迅从“医学救国”转变到“文艺救国”的道路上来。在这之后,他潜心阅读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创办刊物,向国人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在教育上,鲁迅通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对比,深切地指出了中国教育的落后,对人性的禁锢。他在《二十四孝图》中说道:“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的书,另想到别国的儿童图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鲁迅通过中外教育的对比,不仅指出了中国缺乏好的儿童读物,而且指出了中国的教育也长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在《文化偏至论》中批判了当时维新派的“近不知中国之情,远复不察欧美之实”,由此,提出了立国“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的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照世界强盛国家成功的经验,认真地总结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进一步思考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的关系。为了大力宣传民主主义的思想,1915年9月,他们创办了重要的刊物《青年杂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此时的鲁迅在他的好友钱玄同的劝说下,也很快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狂人的嘴向世人大声惊呼: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从此,鲁迅便“一发而不可收”,在“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下,在文化战线上,不断地发出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呐喊。在这段时期,鲁迅除了不断地向封建反动势力发出挑战外,更注重剖析几千年来国人的劣根性。他所刻画的阿Q形象、老年闺土形象、衍太太形象……无不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中国人在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劣根性。鲁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目的并不在于揭国人的伤疤,而重在“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场新文化运动,让鲁迅的思想得到新的洗礼,为他的“立人”思想注入了新的元素。
      当今教育,迫切需要更多的鲁迅式的文化巨人、教育专家,需要像他那样独立自由、坚韧不拔而又具有现代意识的“精神界之战士”,从而使鲁迅的“立人”思想得以更好地发扬广大。

    推荐访问:鲁迅 探寻 思想 立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