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时间:2018-12-23 19:44: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汉英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将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不同社会、文化和地方的人们都渴望相互交流,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在他们的交流合作中有很多的分歧、误解甚至文化震惊。本文试图揭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分析其原因并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异邦的风土人情,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1. 引言
      
      语言与文化的生存是物竞天择,强者生存发展,弱者消亡。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汉语从一个最大的地区性语言正走向国际化,汉英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将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趋势。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从交际的视角来看,没有语言,交际范围极为有限,但若没有文化,那就不可能有交际。我们常把语言与文化比作冰山,可见部分主要是语言,它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水下的巨大主体是文化,如价值观、社会规范、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等。“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从语言教学的第一课开始,所教的语言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因素,文化就成为语言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刘�,2000)近年来,随着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更深了解,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文化学习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中西文化比较的过程也是习得文化的过程。
      
      2. 中西文化冲突
      
      2.1 语言交际冲突
      语言是文化的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语言交际。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问候语、致谢、道歉、告别、打电话、委婉语、社会习俗礼仪等。比如说个人隐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薄弱,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心,交谈时都坦言相待,关心对方疾苦。而在西方人眼里,薪水、房租、财产、年龄、婚姻、健康状况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他们不愿谈及,也拒绝别人干涉。另外,中国人受到赞扬时都比较谦虚,常出现一种自我否定的反应,而西方人则会高兴接受。所以,有时一位外国男士当面称赞一位中国女士漂亮,得到的恐怕是一阵白眼。
      2.2 非语言交际冲突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形式。它是指在一些特殊场合用非语言行为来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虽然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它们有时能表达比语言更深刻的意义。不同的语言、文化中,肢体语言也不一样,甚至同一动作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完全一样。在非语言表达方式(如肢体语言、手势语、眼神、衣着等)上,中西方国家很不相同。例如,西方人在交谈时,说话者往往长时间的直视听者以显示其诚实和尊敬,而这在中国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至少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与该语言相关的肢体语言的意思。
      2.3 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著名的语言学家Cohen和Nation认为,要掌握一个词,必须掌握它的字面意义、其它意义、派生词、句法、语义、搭配等(Cohen,1990;Nation,1990)。由于文化的渊源不同,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词的文化内涵涉及词的所指范畴、感情色彩和联想意义以及一些带有某种文化背景的习语、典故的运用。例如,‘狗’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字面意义是一样的,但用作喻义时,中文里“狗”主要用于贬义,可用来指一个邪恶的人,或是一个叛徒。汉语中一些贬义语经常有‘狗’字,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仗人势”;而在西方,人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dog被称为人类的好朋友。英文中的习语“every dog has its day”(每人都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明显表明了‘狗’在西方国家的社会地位。再如‘红色’一词,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它都与喜庆有关。英语中的“red-letter day”(重要或值得纪念的日子)以及中国人在喜庆的日子穿红色衣服就证实了这点。此外,英语中红色还与危险和愤怒联系在一起,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a red rag to a bull”(暴跳如雷)。
      
      3. 文化冲突的产生原因
      
      3.1 文化背景
      文化的概念广泛,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行为规范、价值观等。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符号象征,它隐含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心理变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衣食住行等。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文化也不同。当去到不同文化的国家时,人们往往按自己的文化习惯行事,因此遭遇文化震惊毫不希奇。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语言才有真正的意义。因而,学习一门外语,我们不仅要学语言,也要学其文化。
      3.2 思维模式
      英国学者I. A. Richards把语言分为两类,科学的与情感的。前者的功能是用于指事,传达客观信息,说的话可以与客观事实对应,如1+2=3;后者是用于传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说的话不必与客观事实相对应,如文学的语言“我累死了”。西方人注重理性和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注重感性和辩证的思维。也就是说,西方人重形式而中国人重意义。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非常重视直觉,更关心认知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并把之当作判断他人的标准。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西方人更重逻辑和分析。不同民族的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千差万别,从其语言的结构、词汇和短语,我们可以窥视到该民族的精神特征。在与西方人交流时,中国人由于照搬母语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会说出中国式英语。例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有人可能会说“He’s my a friend.”而不是“He’s a friend of mine.”再如汉语里的节气(惊蛰、雨水、清明等)和食品(汤圆、豆腐、饺子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总之,为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3.3 社会规范
      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是宗教信仰。在西方人眼里,上帝带给世界光明并统治世上的一切,万物都生活在上帝的监督之下。然而,在中国几乎没有宗教信仰,很长时间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由此可见,西方人重内心谴责而中国人重外部约束。西方国家靠宗教信仰制约行为,而中国依赖社会行为准则(如法律)。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规范特别是哪些是禁止的十分必要,“入乡随俗”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重要的前提。
      3.4 社会价值观
      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不同,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有些词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它随着文化、历史而演变。例如,peasant特指为封建生产关系所束缚的农业生产者,但随着英美国家农业生产关系的巨变,peasant在语言使用中已被farmer所取代。在英语中peasant常指没受过教育、举止粗鲁的人,明显带有贬义。而汉语中的“农民”根本就没有贬义,所以和英语中peasant的不能等同。再如,intellectual在英语中用单数有嘲讽的意思,intellectuals是指具有研究、思考、推断的能力,可以在各领域提出和回答问题的人,这样定义下的intellectuals显然与中国人心目中的“知识分子”有所区别。
      3.5 语用迁移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或多或少地无意识地带有自己文化的烙印,常以自己的文化或社会语言规则来理解和评判他人的行为,这就发生了语用迁移。语用负迁移和语用失误将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学习者对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性了解越多,语用迁移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忽略对目的语文化的感知和理解,他们的二语思维能力薄弱,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不能根据特定的语境条件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而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学习者常用母语来识记英语词汇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对那些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英语词汇作出说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英语词汇及汉语词汇在意义范围、感情色彩、搭配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予以重点强调。总之,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不能仅靠语言知识的积累,还要有意识地发展其语用能力。
      
      4.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经历文化震惊,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与我们国家不同有直接的联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英语老师要重视文化的输入,不仅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该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下是有助于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途径:
      第一,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包括小说、杂志、报纸在内的英语材料。对大多数中国学习者来说,出国亲身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不多,因此富含一个国家文化特征、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的文学作品就成了中国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首选。
      第二,鼓励学生与本国语者交流,观看原汁原味的外国影片,更好地了解外国人的言行举止。
      第三,举办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座,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四,外语教学中,比较分析母语与外语在语言体制上的差异。
      第五,词汇教学中,注重分析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第六,课文讲解中,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隐含的文化信息,从而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第七,习题讲解中,尤其是汉英翻译练习的讲解,忌仅讲参考答案,应有意识地设置多种语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一句多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说、写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1989.
      [2]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2000.
      [3]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1996.
      [4]Cohen,A.D. Language Learning [M]. Boston:Heinle and Heinle,1990.
      [5]Nation,I.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推荐访问:英语教学 交际 跨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