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的途径]初中数学差怎么补

    时间:2019-05-15 03:28: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便派生出这样一个概念“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动手率”。“动手”不仅是数学思维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 “课堂有效动手率”也应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教师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验
      在苏科版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操作、活动、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同伴交流、反思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运用。像教材里所设置的“数学实验室”“数学活动”“课题学习”等栏目,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引导学生通过“做”来感受数学、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做数学”的机会。就是在各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较多采用“学生‘做’的方式,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做”的基础上,揭示具体“事例”的数学本质。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数学实验、数学活动一定要组织学生去“做”,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1.用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线段、射线、直线”一节中,可以让学生(1)画一画——过点A任意画直线,可以画出多少条?过两点A、B画直线呢?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规律呢?(请学生动手画,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概括)
      (2)试一试——已知同一平面内有M,N,O,P四个点,请你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这四个点所在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经过这四个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老师先点拨:分三类讨论:①四点成一条直线;②有三点在一条直线上;③任意三点不在一直线上,然后老师就其中的一种情况进行示范,同时让学生跟着画,其余情况再请学生自己画,最后请学生总结)
      (3)练一练——在平面内有A、B、C、D四点,要求构成一个四边形,按要求画图。(让学生动手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几何画板是一个很好的数学教学工具,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态型问题、变式型问题的解析是很有用的。学生对能在课堂上操作一下现代教学媒体进行体验学习也是很感兴趣的。
      例如: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圆周角”中,在探讨性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二、教师运用、驾驭各种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解答习惯
      1.教师的要求是关键
      我们发现,自从新课改实施后,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与以前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是不是新课改影响了学生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问题的本身不在于课程改革的实行,而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对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对。新课标中降低了对繁难运算和严格推理的要求,教师有可能产生了误解,而放松了对学生动手学习的要求。这也就使课堂上“不听不想”“只听不想”“只想不练”的学生大大增多。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能力就难免会下降。如果教师有娴熟的多媒体运用技术,灵活的课堂驾驭技术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话,就会节省出许多课堂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动手练习。尤其是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像中途接班等),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动起手来是教师提高实效的直接措施(只有在学生开始做了以后,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只有在掌握了情况以后,才能更好地进行“对症下药”,提高教学实效)。
      2.确保每节课都有适量的限时练习
      对学生来说,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一种“他律”行为,但“他律”是“自律”的前提过程。限时训练既是教学反馈的依据,更是让学生对学习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为了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限时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限时训练的问题以基础题为主,难度不宜过高,以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为主要评价目标。可以是上课时出现的甚至讲解过的问题。②限时训练的问题应该体现数学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避免繁、难、旧。③在某段时间内,限时训练要带有较强的专题性,让学生熟悉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新的练习建立在良好的前次检测的经验基础之上。④限时训练的题量要充分控制好,不宜过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训练的最大功能。
      最后,要强调的是,新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研究,“有效课堂”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本人的“课堂动手率”也是基于“有效课堂”的研究展开的。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地动起手来,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现实表现;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只有有了较高的“课堂动手率”后,才能深入地研究“动手质量”。

    推荐访问:动手 初中数学 课堂 途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