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英汉思维差异_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时间:2019-01-23 03:22: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英语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文化理念。本文通过英汉思维模式之间的对比,进而探讨了不同思维模式下的不同语言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模式;思维差异;中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24-02
      
      一、思维模式的定义
      每个民族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大自然抗争。为了解决问题,他们不停地思索,常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程序或思维习惯,这种思维程序或思维习惯就是思维模式。
      《心理学》(韩永昌,2001,1:106)一书提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地认识,也就是平常说的动脑筋思考。思维的过程主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操作方法,对事物和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二、中西思维模式差异
      中西方由于经历各自不同的哲学发展脉络,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源于中西宇宙观的不同。西方哲学把宇宙看成一个实体的宇宙,坚持实体与虚空对立;中国哲学则把宇宙看成是一个气的宇宙,主张虚空相生。由此发展下去,西方就形成了“主客二分”的宇宙观,认为自然是人类认识的对象,认识和征服自然是人类的根本任务。因此人和自然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中国则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人的一切皆非独立于自然,而为自然之物,因而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体现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与和谐统一的思想。
      语言在其初始形成阶段,应该经历大致相同或相似的过程,只是在其发展成型过程中,主要受不同宇宙观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形成了世界上各种不同的语系。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正是中西两种思维模式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其差异具体表现在句法和语篇组织模式上。
      三、中西思维对翻译的影响
      人群的思维模式充分反映了该人群的历史和文化沉积。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季羡林说,东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思维方式,这个差异是其他差异的基础和源泉。他说:“总之,东方的思维方式是终合型的,西方的则是分析型的。”(陈定安,1998)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大量反映在各种表达形式上。因此,当谈到要表达我们的思想的时候,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对我们的语言选择具有巨大的影响(王秉钦,1995)。由于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不同,不同的国度有着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是与其思维方式的特点同一的。
      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思维也是文化的反映(Samovar,2000)。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当意识到思维方式对语言结构、取向及修辞手段的影响,并努力使译文尽量符合思维习惯。不言而喻,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和深层的思维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是一项高层次的综合思维活动,它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文化素养,综合的知识功底。充分吸收和消化原文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再通过感受、分析和整理成译者的文化信息。
      反之,即使译者掌握再多的翻译原则,理论和技巧,倘使没有很好的语言文化功底,没掌握思维习惯,依然不能译出很好的作品。这个观点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巴金、傅雷等许多翻译家并没有学过任何的翻译理论,依然能翻译出优秀作品的道理。当然在漫长的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共有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意念使得各民族、各种民族的文化有了其共通性,如:
      Life is as huttle.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Every bird likes his own n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在这些谚语中,英汉两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想法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差异在里面。然而在很多时候,各个民族、各个种族之间的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文化习俗、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
      我们不妨看下面的例子:“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中国谚语说的是众人智慧出奇招,而非三个皮匠做的活就能超过诸葛亮。但如果读者对于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一无所知,看到这样的译文“Three cobblers together have more wit than Zhuge Liang”,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诸葛亮是何许人。第二,为什么要把臭皮匠与诸葛亮作比较?其实这 里就有一个中国文化信息内涵在里面。皮匠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种不懂多少知识,只通晓技术的手艺人。而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满腹智慧的代表人物。这个谚语的文化内涵是指人多智慧多。所以上面的译文如果是给中国读者看尚可,但如果是给外国人看,倒是应该用“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更容易理解一些,如果用第一种译法则应该附加注释。
      例如,英语人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 isn’t it?之类的话,译成“你好啊?”也未尝不可,因为根据英美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的见面语。同样,我国早有“民以食为天”这一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思想问题。因而吃饭就成了人们常挂口头的思想。人们见面时爱说“吃过了吗?” “吃饭了吗?”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说A: How do you do? B: How do you do? 或A: Hi! B: Hi! 就行了。对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所出现的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字面上对应的表达法。
      下面就是比较成功的翻译例子:
      1、身壮如牛 as strong as a horse.
      2、挂羊头,卖狗肉 He cries wine and sells vinegar.
      3、雷声大,雨点小 Much cry, little wool.
      4、掩耳盗铃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 .
      5、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 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6、流水不腐,户枢不蠢 The used key is always bright.
      结束语:随着中国的入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跨文化交往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必定会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因此,跨文化翻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重要。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往往以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事物,不同的观点及态度也因此形成。因此,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文化、思维模式上的对等,译者应当竭尽自己所能去挖掘英语和汉语的深层意义,摆脱语言在意义及结构上的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最贴切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作者单位:哈尔滨青年国际旅行社
      参考文献:
      [1]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宋天锡,袁江等.英汉互译使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英汉 思维模式 差异 翻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