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对创作型石版画的再认识|彩色石版画

    时间:2019-01-06 03:34: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石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来就是印刷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物,它本身存在依赖于技术的革新与材料。创作型石版画和复制型石版画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和材料服务对象的不同。复制型石版画通过必要的材料和规定的印刷程序服务于被复制对象,而创作型石版画,其技术与材料因艺术家的思维而灵动,材料和技术只是服务者,创作不受其控制。凡做过版画的人都知道石版画一向以劳动强度大著称,制作者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技术首先成为接触石版画的第一步,技术和材料是为石板艺术创造生命的可能者,而不是限制者。
      关键词: 创作型石版画 沿革 现状
      
      一、创作型石版画的沿革
      发明于十八世纪的石版印刷(以下简称石印)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石印术传入了中国,主要用于商业书刊和画报的印刷,都以简单的黑白图案为主。1816年石版印刷术的发明者塞内费尔德发展出一种用几十块石版制印彩色的方法,用于棉布印花业。沿用凸版印刷已经完善的传统技法,石版画从初期的两套色,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可以印出12―15套色的作品。1870年以前,多数的彩色石版画是为商业而制作的,例如:装饰印刷品、图书插图、复制摹本、海报和广告,色彩的创造力被抑制。欧洲彩色石印法的兴起让石印技术不再停留在单色状态之上。彩色印刷在中国商业石版印刷上被大量地使用于海报、广告、招贴等,出现了很多印刷水平极高的商业产品,而创作型石版画却始终没能在中国出现。
      十九世纪的欧洲社会,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艺术领域也相当活跃。石印术由于技术发展的分化成印刷业和石版画,以德国复制型石版和法国的创作型石版为主。主要画派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都曾以自己的美学形式对当时的石版画产生了影响。这其中有德拉克罗瓦、杜米埃、柯罗、米勒、马奈、德加、马蒂斯,以及一批现代化派大师:毕加索、米罗、达利。大量艺术家的进入对于石版印刷和创作型石版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艺术门类语言的交错极大地丰富了石版印刷的表现语言。石版画艺术的开创者当属戈雅(Fraciso Josede Goyay Lucientes,1746―1828),他的石版画《波尔多牛》宣称了创作型石版画的诞生。米罗(Joanmiro,1893―1983)在1907年对立体派产生兴趣的同时开始做石版画,在通晓印刷师的全部工作和技法之后,为自己“再发明”了石版画,它采用边修改边制作边适应的方法,使画面最终达到了黑白完美的和谐。[1]毕加索的石版画有两个特征:其一,他所有的作品在某一特定日期以后,持续不断地保持着一种固定模式;其二,那些作品反映了画家在研究对象这一层面上对石版画自立手段的关心。艺术家对石版印刷的介入将本身具有限制性和依赖性的印制媒材和固有的制作程序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大量的突破,这无疑是对复制型石版画的一种挑战。
      二、国内石版画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石版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国内还没有一个成型的版画市场,从事专门研究的机构、个人和团体数量极少,石版画变成了少数人的事情。制作材料的匮乏,技术手段的单一,使石版画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大多以素描式的单色铅笔绘制石版为主。国内的石版材料除了特种铅笔,就只剩下沥青可以用一用了,但沥青太过粗糙,药墨又很缺乏,药墨这个曾经很普遍的绘画材料也随着石版印刷从工业印刷中退出而变成稀有品。从印刷材料到纸张都是替代品,近几年连代替性材料国内都很难找到,石版画的表现形式因材料的萎缩而变得更加单一。素描式的铅笔石版画变成了中国石版画表现形式的主导。再者,因为材料的单一,印刷技术也相对呈现普遍简单的状态,技术的匮乏使我们的石版画还停留在一个基础阶段。而依赖这种现象的石版画我们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被国外艺术家称之为“入门阶段”。[2]由于材料和技术上的差异,我们还很难做到他们所谓的成熟。
      石版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来就是印刷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物,它本身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技术的革新与材料。创作型石版画和复制型石版画最大的区别在于技术和材料服务对象的不同。复制型石版画通过必要的材料和规定的印刷程序服务于被复制对象,而创作型石版画,技术与材料是随艺术家的思维而灵动,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创作不应受其控制。宋源文在《版画需要增强专业素质》一文中写道:“不论是版画技法,还是版画创作,都有专业自身的局限性,版画家不可能超越这个局限性,而只能在这个局限性里做文章,变局限性为特殊性。版画及只有在版画技法和版画创作的反复实践中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制作技法,对于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效果,有了主动的驾驭能力,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版画语言、版画意识、版画观念。”[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我国的石版队伍不断壮大,但单一的石版画呈现方式变化不多,这种铅笔素描式的石版画,好似画素描一样,认真地用一种国内比较常见的特种铅笔(一般称之为油性的玻璃铅笔)小心地在石版版面上画完早已拟定好的草图,然后按照石版印刷的技术过程:腐蚀、解墨、打墨、印刷,这种画到版上很难改,印出就成型的石版画,创作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版外创作,草图完成了所有想法,石版本身没有变成创作的载体,更像是复制的工具,技术只扮演了实现复制的条件,就如同早期欧洲的复制型石版画一样,特定的材料和规定的印刷程序印出一张早已设定的图像。这是否可以说是现代石版画的再复制?(当然这个“复制”与版画的“复制性”及“复数”是不同的概念早期,由于艺术家介入,石印术改变了石版印刷的单一功能,同时石印术由于技术的发展成为印刷业和石版画,但是版画自身也具有印刷复制和复数性,这种艺术介入分不同的情况,即本质的石版画创作和绘画复制,使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前者更注重石版本身作为创作平台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后者仅仅只是把石版材料作为一种转换媒介来使用,使他们已成型的绘画形式通过石版来达到复数性的目的。)当然也不能说铅笔表现过于复制性,但作为一个画种,半数以上的人因为材料而面貌统一,应该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石版的版作为自由创作的手段并没有得以实现,板材本身只是承接了一个完好的成型图像,无需在印刷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再创作,如:增版、减版、多版套色等丰富的版内创作。当然这样的“版内”过程需要大量的材料实践和娴熟的印刷技术。不断发展的创作思维需要不断发展的技术予以配合。毕加索在二战以后用自己完全独立的方式来使用石印石,完全不受材料的控制,不断地试印,并不是为了进行哪些预想外的细微修改,也不是为了要改变某种形态,而是要将其后的创作作为不断更新的出发点。如他制作的石版《雄牛》有多达11张的试印画。毕加索从写实的素描出发,在逐渐使之单纯化,将其还原到几根本质性的线条,达到一种完全版画式的雄牛概念,即毕加索石版画成了自由创作的手段。超越技术与材料这一界面,通过自由创作手段是各类丰富的创作思维自然流露。
      版画的存在,“板材”和“印刷技术”“材料”是重要的前提。石版画是利用“版”上的图像进行化学反应得以印刷来实现,创作主体由版画的工具(板材、绘画材料)及技术合成。丰富的版内创作也是对艺术创作需要技术的挑战。相反,技术在创作的挑战中应得以发展,有不断发展的技术手段创作才不会受到限制,同样,创作所需的材料也应与创作的发展而变化。何军在《试论“新概念版画”》中说:“从版画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版画的概念的拓展是版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版画概念已越来越无法涵盖现代扩大了的版画新概念。”[4]版画需要发展,创作型石版画更需要发展。当然,创作型石版画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创作的思想内涵与丰富的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保罗.克罗福特著.何清新,傅俊山译.石版画技法.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李帆.中国当代石版.重庆出版社.
      [3]魏启聪.有关版画原则诸说的解析.人民美术出版社.
      [4]何军.新概念版画.人民美术出版社.

    推荐访问:石版 再认 创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