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路径

    时间:2019-05-19 03:32: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决定了中国文化的走向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关于两者的结合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立足并结合中国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为人民所接受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的过程。[1]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一过程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交流融合的过程。[2]当下我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渗透,本国先进文化建设任务艰巨的环境,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来指导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在继承和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把握了世界历史和规律,它不是某个国家特定的理论,而是全世界的科学理论,因而具有普遍性。
      Alpha
      正如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旦离开了后者前者就不存在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理论,必须与一个具体的民族形式相结合,才不至于流于空说。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这方面,这个党必须在运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党。”[3]恩格斯的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要想扎根于一个国家并发挥其先进引导作用,就必须结合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历史和民族的特征结合起来。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倡导和而不同,以产生于“百家争鸣”时期的儒家学说为其代表,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兼容性。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开放性,从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体现在它研究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吸收了人类文化的一切积极成果,对其他思想进行批判的吸收,而非排斥。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体现在其理论体系形成后,会根据社会的变化发展,不断吸取其他新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以丰富发展自己理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上具有相通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有一种亲和力,这不仅因为其本身的特性,也因为两者在思想上有着许多契合之处。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相通性。例如“天下一气”、“天下有道”,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点,与马克思主义所持的物质统一性理论相通,而中国的“阴阳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规律也有着共同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具有人本思想。“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对民本主义的高度概括。马克思则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了其人文关怀。因此,在人本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相通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建立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理想相通。虽然两者在本质上不相同,但大同思想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正确途径
      (一)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我们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原理穿上中国传统文化外衣,使其成为中国老百姓听得懂的理论,也就更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如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的“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毛泽东用“实事求是”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活的例子。
      (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造和升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迷信,不教条。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说 “正所谓英雄造势时”,这种思想虽然承认了人可以创造历史,但认为创造历史的人只能是英雄,这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而不是历史中的某个人。通过此类的科学改造,我们就可以用正确的唯物史观解释历史,探究真理。
      我国革命历史上几次因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错误的教训告诫我们,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抵制教条主义,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三)培育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开放性和包容精神,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就需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树立一种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两者的关系以促进两者的结合。加之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这更要求我们必须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单纯地将两者机械相加,而是两者的和谐共融。通过我国的传统文化来吸收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改造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发展的、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
      [2]陈方刘,徐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