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引导大学生转专业理性选择|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理性引导研究

    时间:2019-05-05 03:29: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针对高校中愈发普遍的转专业现象,在分析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论述了引导大学生理性选择转专业的重要意义,并就辅导员帮助大学生正确应对转专业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转专业 专业兴趣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和实施,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利进一步增强、转专业的诉求日益高涨,如何引导大学生转专业、采取相应措施,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鉴于此,深入研究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和原因以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高校学生转专业现状概述
      2003年1月,复旦大学244名学生重新选专业,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门。转专业目前已在高校中逐步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梦想[1]。不仅如此,国内部分高校大幅增加了校内转专业的机会,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最多可四次重选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取消了校内转专业的门槛,转专业不再设报名限制,甚至允许不喜欢原专业而成绩较低的学生申请转专业;北京科技大学允许学生多次转专业,所有必修课成绩合格的在校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末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2]。华东理工大学则创新教学改革,搭建平台供学生自主交换专业[3]。
      高校中的专业转换,赋予了学生专业选择的权利,根据专业兴趣、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发挥特长的机会,这个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变化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进步。但在转专业实践中,情况并不是如此简单。无论转换专业是否成功,学生都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很快对新转入的专业失望,甚至可能中途放弃;不少转到新专业的学生在融入班级、宿舍、专业等新集体时出现难于适应;未成功转换的学生面临挫败、失望等负面影响,如何继续适应原专业的学习生活;申请转换专业中存在盲目选择的现象[4]。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去探究转专业的实际驱动因素。
      2.大学生转专业原因探析
      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确定后,才能更理性地处理转专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高校中如此多的学生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其中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大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2.1专业兴趣
      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对所读专业的兴趣,对所在专业缺乏认同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了解专业以及老师家长包办等原因,很多学生入学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不在原来专业上,对其他专业的逐渐了解使他们对原专业的否定、对其他专业的向往更加强烈。
      2.2课程与教学因素
      课程与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但高校中还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爱好程度。甚至有调查表明,个别学生转到其他院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某位教师的吸引,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有学生选择理性不足的原因,却对高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学习能力
      由于高等教育传授的学科知识需要一定的基础,比如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中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和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好该专业是必不可少的,加上大学生适应不同大学课程学习的能力不同,很多学生有可能进错专业,无法发挥个人所长。
      2.4就业前景
      上世纪末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双向选择”转变为“自主择业”,高等教育连续的规模扩张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现实问题。就业市场对各种专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自然更趋向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
      除上述几方面原因以外,还有很多影响学生转专业的因素,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强烈的转专业动机,由于家长亲友的建议,却也加入了重新选择院系和专业的队伍中。周围同学的影响、学校的行业特色等对他们的选择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综合分析、区别处理。
      3.引导大学生转专业的措施建议
      由于上述原因在校大学生产生了较多的转专业需求,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指导大学生理性选择转专业,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辅导员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我,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权利意识进一步加强,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各种权利,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辅导员应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规划职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选择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过程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专业、职业对心理素质和个性能力特征有不同的要求,辅导员应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指导学生根据未来职业的要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素质和个性能力。辅导员可以使用个性测试、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在本专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激发学生对所选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本专业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引导学生的专业选择,实现人-专业匹配,进而使学生毕业后达到人-职匹配。
      第三,辅导员应区分学生的转专业倾向,进行合理疏导。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认清其产生转专业需求的真正原因,合理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方面,对于不是由专业不对口引起的问题,可通过向学生提供支持和辅导,通过诸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等干预手段来帮助学生在继续原专业学习的同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有转专业倾向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最终不会提出转专业申请,如果我们能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提高总体适应性,避免部分学生盲目转专业导致的“治标不治本”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对于确实由于专业兴趣不符、专业满意度低下而导致严重不适应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及时指导其合理地申请转专业,通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来帮助学生提高适应性。对那些由于类似原因导致轻微或中等适应不良的学生,可以从培养专业兴趣入手,同时寻找缺乏专业兴趣的其他原因。通过给予及时辅导,帮助他们认清所在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发现专业优势与自身发展的目标所在,同时指导他们解决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比如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满意度。
      4.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要分析学生转专业背后的根本原因或主要矛盾,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避免学生盲目跟风、甚至一味地将转专业作为“万用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有效缓解高校转专业工作的压力,促进转专业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总第94期)
      2.今年流行“上了大学转专业”,北京日报,2011年4月20日第027版
      3.转专业容易了,光明日报,2011年8月24日第006版
      4.大学生转专业遭遇“围城”效应,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7日第006版
      作者简介:
      王宏伟(1982-),男,汉族,籍贯山西,硕士学位,中国民航大学助教。

    推荐访问:理性 引导 选择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