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思想

    时间:2021-07-12 08:00: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1956年12月,毛泽东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其主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适当保存和发展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通过竞争,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社会需要。尽管“新经济政策”很快就被打断,但这束“有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可贵的思想火花”至今仍然不失其灿烂光芒。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新经济政策”;所有制结构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18)04-0038-08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俄国在1918年到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效地动员、集中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保证了前线和战争的需要。但这一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过急地变革生产关系,依靠行政手段和愿望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完全取消了商品交换和市场,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因而不仅损害了中农和贫农的利益,威胁到工农联盟的巩固,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列宁及时提议并经1921年3月的俄国共产党(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决定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正如列宁所明确指出,苏维埃政权“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1]。“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沟通社会主义大工业与农民经济的联系[2]。“新经济政策”适应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无独有偶,毛泽东在1956年12月针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提出了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以满足社会需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重要的思想观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快”带来的问题
      1956年12月,正是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刻。对于社会主义改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客观地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但是,“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3]。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4]这些论述,都谈到了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四过”特别是“过急过快”问题。
      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原来的构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完成这个任务,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从一九五三年算起,到一九六七年基本上完成,加上经济恢复时期的三年,则为十八年)”[5]。并且,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也确实是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的。但是,1955年夏季,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速度问题在党内发生了一场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由于对所谓“小脚女人”、“右倾机会主义”的尖锐批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程形成了超高速发展的猛烈浪潮,使农业合作化骤然完成。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農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87.8%。就是说,原来预计18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仅仅用了7年时间,提前了11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猛烈发展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迅速推进。虽然1955年11月中央拟定的已经大大加速的计划,提出的要求仍然是用两年时间分期分批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然而到1956年1月底,全国50多个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都宣布实现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同样,手工业的合作化也是加速发展的。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6]。尽管早在工商业和手工业全面改造开始之后不久,党中央和毛泽东就一再强调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体手工业、小商店、小摊贩、小挑贩,要长期保持单独经营,并且已经提出要克服统购包销中的弊病,放宽市场管理,允许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自由选购和自由推销,但由于从1955年夏季开始,不是按照客观规律积极领导、由低到高、稳步推进的方法,而是人为地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所有制结构过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当时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尽快“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7],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事实上,这一目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确已达到。从国民收入的结构看,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前三种经济已达92.9%;在工业总产值中,社会主义工业由56%上升到67.5%,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由26.9%上升到32.5%,资本主义工业由17.1%下降到接近于零;在商品零售额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由42.6%上升到68.3%,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来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由0.2%上升到27.5%,私营商业由57.2%下降到4.2%[8]。然而,实践证明这种人为建立起来的又公又纯的“先进生产关系”,由于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会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推荐访问:新经济 思想 政策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