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龚育之对党的理论研究工作的贡献述论

    时间:2021-07-12 00:0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龚育之先生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以来担任党的理论和宣传战线的领导职务,并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和党史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为党的理论研究和党史研究等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龚育之;学术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3-0015-03
      
      龚育之先生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湖南湘潭人。他长期以来担任党的理论和宣传战线的领导职务,并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干部教育工作,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里辛勤笔耕,为党的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教育事业。尤其是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贡献
      
      龚育之一生主持或参与编辑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如《毛泽东著作选读》《毛泽东书信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刘少奇选集》《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等,并参与了党的大量重要文献和领导人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包括多次中央全会决定或决议的形成稿,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很深的研究,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地位问题。龚育之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视角来加以认识。20世纪,中华民族在争取解放和振兴的伟大斗争中,产生了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现在,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集中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来说,那么就有两代人:毛泽东、邓小平。”
      关于两大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问题。龚育之认为,“我们可以从更高更大的跨度上来概括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为核心,两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即为了实现现代化而进行深刻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问题。龚育之认为。“我们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看这一问题。从历史上看,自从毛泽东和我们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以来,我们就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国初期,从政治上讲,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在经济上没收了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庞大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无疑属于新民主主义的高级发展阶段。这就是新民主主义之新的成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成分更多。离向社会主义转变更近的阶段。他进一步认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具有双重性、交叉性和过渡性,既同新民主主义阶段联系起来,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起来,从而使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龚育之认为。“也应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看这一问题。不论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70年代末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有成就,就是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成就;也有教训,就是那时候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改造所要达到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模式某些影响,以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唯一的公有制和完全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的再探索,这个探索,比50年代探索的历史起点要高,它继承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成果,又总结了过去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失误的教训,它不是完全否定过去的东西,只是否定过去那些不正确、不清楚的东西。因此,一方面,不能赞成用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来否定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也同样不能用50年代指导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针对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龚育之认为,“这是拨乱反正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各种情况下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中,从最高、最深刻的层次上提炼出来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最新概括。新概括的第一个特点,在突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来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新概括的第二个特点,在突出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根本目标的基础上来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过程,本身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从初级阶段到较高阶段。到最高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和实现,也要经历许多阶段,从初步实现到进一步实现,到更高程度的实现。这样的新概括,从最深刻又最实在的层次上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也就树立和展示了社会主义对于人类和历史的根本价值”。
      
      二、对中共党史理论研究的贡献
      
      关于“文革”前党的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问题。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观点,即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对立观点是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首先提出的。这是根据胡乔木同志讲过的“两个趋势”的思想概括和阐发的。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座谈会上特别对这个观点作了说明,并认为“这也许提供了足以贯穿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的一种看法。”龚育之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撰写,对这个观点的具体论述表示赞赏。他不仅对这个观点的把握到位,而且还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指导思想的两个侧面问题。因为建国后的“文革”前十年的历程异常曲折,有几次大反复。怎样分析好这十年内的大反复?他认为,要揭示指导思想内部矛盾的两个侧面。一个时候这个侧面占主导地位,过一个时候另一个侧面占主导地位;对形势估计的巨大变化,影响着指导思想的两个侧面的主导地位的转换,从而使历史的进程发生大转弯、大反复。这样的分析将“两个趋势”的思想分析引向更深入、更具体。他还将“两个趋势”的思路,贯穿到建国后29年的历史,包括前七年和“文革”十年以及“徘徊中前进”的两年,认为。“十年内乱,‘文革’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推荐访问:研究工作 贡献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