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俄罗斯外交策略变迁浅析

    时间:2021-07-10 12:0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国际地位与主要遗产。苏联的外交史画上了并不圆满的休止符。但这也是俄国外交关系史全新一页的开端。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并非从零开始,俄罗斯从苏联继承的不仅仅是其各方面的遗产,还有已经日趋激化的内外矛盾和某些政策。从苏联解体后的衰退期到现在的复苏期,俄罗斯的外交策略经历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本文对此进行一定的分析,并试图借此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政策
      1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面临的外交处境
      1.1 民族矛盾此起彼伏
      在以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集团(以及苏联本身)崩溃以后,俄罗斯的外交处境显得内外交迫。被苏联强大国力以及高度集权的政体所压制的民族矛盾一夜间猛然爆发,使得俄罗斯的内部凝聚力十不存一,而某些民族主义色彩浓重的自治共和国甚至也有了另立门户的打算,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车臣战争便是这种矛盾最极端也最激烈的表现形式。
      1.2 战略缓冲地带不断压缩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真正的威胁来自西欧以及中欧。俄罗斯曾经操控的两大集团已经分崩离析,而苏东剧变和欧盟扩张及北约东扩导致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从苏联时期的欧洲中部以及北部(北欧倒向苏联是因为二战时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强行压缩到俄罗斯边境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此外,考虑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的魄力,当时的情况对于俄罗斯而言非常的讽刺。
      1.3 长期冷战带来的地缘风险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异常艰险。在东部与传统死敌美国仅有一条白令海峡的间隔,而南方则是不断崛起的中国——而且同样,中国对于俄罗斯也抱有戒心,毕竟,俄罗斯依然拥有相当庞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战略打击力量),说是中国在战略安全方面的最直接威胁也不为过。西欧国家则素来有敌视俄罗斯的传统,从克里米亚战争时英国和法国两大宿敌都能够不计前嫌地联对抗俄罗斯就能看出西欧对俄罗斯忌惮之深;此时俄罗斯大不如前(甚至可以说是自俄罗斯统一以来最为脆弱的时期),西方国家自然不会就这么坐失“痛打落水狗”之良机。总之,上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说,只有西伯利亚北方的北极地区没有敌视俄罗斯的国家。俄罗斯周边的形势完全可以用极度险恶来形容。
      2 俄罗斯外交处境艰难的原因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穆尔·亨廷顿曾在研究中表示“苏联是一个有全球利益的超级大国,而俄罗斯则是一个有区域利益和文明利益的主要大国”。抛去文明冲突论的片面性,他的观点准确地指出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以及世界舞台上的地位现状。上世纪末期俄罗斯外交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2.1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
      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是俄罗斯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西方史学界更多地称其为东方阵营或苏联阵营。这个阵营的实质当然就是前苏联用以对抗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集团。严格地说,在1949年时,社会主义阵营分为东欧地区、亚洲地区、美洲地区三个板块。
      东欧地区有苏联、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亚洲地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印度尼西亚等;美洲地区有古巴、委内瑞拉等国。
      社会主义阵营在1949年共计13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后期,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相继与苏联签订了所谓的“友好互助协议”,这使得苏联的势力范围在真正意义上扩张到了全球。
      但是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就出现了崩溃的趋势,如:南斯拉夫与苏联的矛盾使它在1950年被苏联逐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国虽然名义上依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但因中苏交恶,已于上世纪60年代在事实上退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方面认为“1966年3月苏共召开的‘二十三大’,继承了企图主宰世界的路线。会前,苏共领导集团向党内外散发反华文件,作反华报告,还策动其他国家的党反华”,由于苏共领导坚持分裂,中苏两党关系断绝,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直到1989年,世界普遍承认社会主义阵营在真正意义上解体。在这一年的苏东剧变中,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和平演变的影响,遭到群众推翻,而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在根本上不复存在。社会主义阵营失去了存在基础,自然也就崩溃了。
      2.2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俄罗斯国际地位下跌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的解散。华约相当于苏联版本的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以苏联为主导的政治军事同盟。这一组织以及20世纪70年代成立的一体化部队在实际上赋予了苏联控制东欧国家军队和政治的能力,在《华沙条约》的宗旨中有明确描述“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它确保苏联在与任何西方国家乃至整个北约的常规军事力量对抗(以及可能的全面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随着苏东剧变,华约的存在基础也不复存在;1991年7月1日,华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宣布华约组织正式解散。而俄罗斯大力推行的独联体军事一体化是华约的代替方案,但是在相关范围内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各国为了實现彻底的独立、维护自己的主权,在成立“联合武装司令部”之余,纷纷接管境内原属于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尤其是乌克兰,在《国防法和武装力量法》之下以苏联的三个军区为基础建立了乌克兰军队,而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也照葫芦画瓢,独联体保留统一军事战略空间和统一武装力量实际上已经无从实现,而独联体内已经签署的军事和防务协定,在独联体内部各国勾心斗角的环境下几乎也等于一纸空文。换言之,目前为止,俄罗斯尚未重新获得与北约在军事正面对抗上保证胜利的能力。

    推荐访问:俄罗斯 浅析 变迁 外交 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