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浅析“卡夫丁峡谷”的可跨越性

    时间:2021-07-08 20:06: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著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针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而提出的。马克思认为,这种跨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必须具备内部的历史条件和外部的优势条件。后来,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扬弃,并指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卡夫丁峡谷”理论中体现的方法论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卡夫丁峡谷;跨越;历史实践;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043-03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提出了著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卡夫丁峡谷”理论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既丰富了社会主义学说,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探索、列宁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扬弃、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实践以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现实启示四个维度出发,刍议自己的观点。
      一、何以成为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探索
      在马克思著作中,马克思明确地使用“卡夫丁峡谷”这个词是与俄国社会关联在一起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进行大规模改革,他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恰逢这个时期,马克思《资本论》俄文版第一卷于1872年在俄国发行。因此,俄国的学者和革命人士对本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俄国怎样从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以及俄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农村公社的发展问题。
      1881年2月16日,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查苏利奇(俄国民粹派的一位思想家)致信马克思,希望马克思能说明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景问题和世界各国都要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中正式提及了“卡夫丁峡谷”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分析,明确限于欧洲各国,俄国由于历史条件不同,由封建的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不适用于俄国。在西欧,“是把一种私有制形式变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1]430。而在俄国,“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2]379,“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土地个体耕作变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合作经济过渡”[1]435;与此同时,马克思还说道,“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应用到公社中来”[1]436。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笔者认为,俄国要想真正地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具备两个因素:一是要具备自身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因素,即农民阶级的广泛存在和以土地公有制为特征的大规模农村公社的存在;二是要吸取外来的优势条件,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切肯定的成就”。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产阶级的历史评价中曾经鲜明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2]405。所以,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切肯定的成就”,指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出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全世界的无产者。此外,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写道:“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2]407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俄国可以直接跨越“卡夫丁峡谷”并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但是它必须要“成为西方无产阶级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这一点是马克思从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运动的角度考量的,它清楚地表明了马克思生前的革命主张,即“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共同胜利论”。所以,跨越“卡夫丁峡谷”不是单纯地指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是指这种跨越首先需要落后国家内部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因素,如十月革命前期的俄国,存在着农民阶级的广泛性、以土地公有制为特征的农村公社、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布尔什维克政党的正确领导等等。但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也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实现又必须及时汲取外部的优势条件,即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联合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的共同革命。由此可见,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指出了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行性,也指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本主义的可能性。
      二、理论变迁:列宁对“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扬弃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之间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愈演愈烈。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一国胜利论”。1916年,列宁在其《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的文章里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3]88。这样,“一国胜利论”的提出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理论准备。透过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可以看出列宁对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了扬弃。它扬弃了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中“相互补充”“共同革命”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被列宁继承了下来,但已经有所改变。具体而言,落后国家要想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依旧需要具备内部的历史条件和外部的优势条件。内部的历史条件包括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土地公有制等等。但是,外部的优势条件不再包括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中“相互补充”“共同革命”的内容,而变成了落后国家可以少数或单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汲取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的发达生产力的内容。总之,列宁对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进行了扬弃,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后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推荐访问:浅析 峡谷 跨越 卡夫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