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联系探析

    时间:2021-07-05 00:01: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更重要的是,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在政治制度变革、政党理念培育、民主思想启蒙、工人阶级成长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十年后中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历史联系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仅相隔十年。这两大历史事件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联系,又有着什么样的因果脉络,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辛亥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新的民主共和国,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扫清了政治障碍
      1.废除帝制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创举。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其直接结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临时约法》宣布“中华民国之权,属于全体国民”,从臣民到主人,君主专制政体的废除在整个社会和人们头脑中引起了巨大震动。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正如林伯渠所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体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1]
      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社会的深刻变化。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重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政权,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尽管是软弱的和带有妥协性的,但是由于它的存在和对共和制度的推行,在全国确有许多省、市、县开始接受共和体制,对政权结构进行了某些改革。特别是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公布了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所以说,虽然它只存在了三个月,但不能把它看作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给人们燃起了新希望的火光,而民主精神的普遍高涨,带来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新的积极变化。
      3.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尽管在同盟会的纲领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宣言中,没有正面地提出反帝主张,甚至还幻想用保存清朝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去换取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中立,但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不反帝,孙中山在反帝斗争中没有作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实际上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就是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对此,毛泽东有公正的评价:“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2]P1402其次,在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中,特别是它的民族主义,贯穿着鲜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平等思想。孙中山早在1905年就说过:“天下列强高唱帝国主义,莫不以开疆辟土为心。”[3]P260后来,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的爱国反帝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租界,收回治外法权和海关税则自主,等等。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胜利和反帝斗争,特别是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理论和实践,把中国人民从1840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一些最初的政治障碍。
      二、辛亥革命开中国政党政治先河,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辟了前进道路
      1.推翻封建制度后的政治选择。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辛亥革命先后否定了君主制、立宪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它不仅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革,而且完成了大变革后政治选择的优化过程。传统的君主专制是反动的,君主立宪也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最佳模式,只有民主共和才是资产阶级“最好的政治外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民主共和体制选择的最好解读。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归结为“民族” “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使中国臻于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最先进的纲领。囿于当时客观的历史环境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中国民国“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而最终担负起领导人民重任的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2.政党的广泛出现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既无现代公民又无现代政党概念,“君子群而不党”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道德。所以,封建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政党产生,有的多为秘密结社。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了人们集会、结社的权利。由于民主政治空气活跃,国民的政党意识十分浓厚。各阶级、阶层均积极创建政党,并通过政党实现执政或参政的目的。过去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洪水猛兽而遭到严禁的政党组织,这时竞相宣告成立。据谢彬《民国政党史》记载:“综其数目,殆达三百有余。”当时出现过的主要政党主要有同盟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公民党、大中党、民宪党、中国社会党、中华民国工党、公民急进党、中华革命党、欧事研究会等。[4]P20政党的普遍成立,扩大了国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借助于政党的组织化渠道,打破了封建社会下政治保守、封闭和被少数人控制的状况,提高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体意识,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组织结构行为,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3.民众的参政意识空前高涨。辛亥革命后,中国国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传统中国舆论封闭,言论、出版不自由,集会、结社、请愿不允许。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且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诉、选举和被选举等民主权利。这极大提高了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他们对国家政治生活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法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由批准方可实施。从人们最关心的选举来看,1912年全国大选中,登记选民近42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民众还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组建通讯社,积极参与政治。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探析 创立 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