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有关“包容性增长”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7-03 12:03: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06-02
      
      摘要:近年来,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作为当今学术的一个新概念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关注并得到许多政策制定者的认同。2009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的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之后,包容性增长又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由此可见包容性增长理念有着及其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笔者在对于任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公正;公平;和谐
      
      
      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年11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同志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阐释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i其后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上提倡将包容性增长加入“十二五”规划内,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1.2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内涵。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目前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界定主要有:世界银行在2006年关于印度共享式增长的报告中,提出要达到包容性增长,可以通过“集中于扩大经济增长的区域范围,扩大资产利用,繁荣市场,为下一代印度居民扩大机会公平,不管他们是谁或者他们生活在哪里”。ii亚洲开发银行将包容性增长界定为“机会均等的增长”,既强调通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其他发展机会,又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既要通过保持经济的高速与持续的增长,又要通过减少与消除机会不均等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性。iii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界定有:蔡荣鑫学者(2009)认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核心要义是要消除贫困者权利的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使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群体均能参与经济增长、为之做出贡献、并由此合理分享增长的成果。iv俞宪忠学者(2010)认为包容性意味着制度公平,增长意味着效率,包容性增长涵括了制度的基本效能——公平与效率,包容性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具有显著的民本主义发展旨向,更关注民权民生,更能满足民众权利发展的制度公平诉求。v
       由此可知,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是让参与者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其所寻求的是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所要求的不仅在国内,更在全世界,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笔者认为包容性增长其所要求不是强者欺压弱者,更不是消灭强者、保存弱者,而是强者和弱者和谐并存,在和谐中享受各自的利益与权力,强者不必担心弱者的仇富敌对心态,弱者也不担心强者因资源上富足而受到歧视,从而达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和谐共处。所以笔者认为包容性增长的研究应该是从治理贫困的角度出发,强调机会的平等,公平的获得和参与增长的机会,合理共享增长成果,拒斥穷者愈穷和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发生。
      2 包容性增长的现实意义及其实现的政策建议
      2.1 包容性增长的现实意义。
      从全球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危机后的世界角度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无疑体现了世界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内涵。经济危机让我们明白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各国在经济发展交往中只有通过“包容”的心态,才能够“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彼此根据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才能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各国只有通过“包容”的心态,彼此互信,深化合作,消除贸易保护壁垒,才会建立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让参与的国家与人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从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各国只有通过“包容”的心态坚持扶弱济贫,共同发展的原则,才能够使各个国家在更加包容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从国内的形式来看,“包容性增长”这个理念跟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我们知道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发展是以“一部分地区或者人先受益而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为代价的。单纯地发展经济已不适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所以,通过对包容性增长的探讨,才能深刻认识到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政策选择。
      2.2 关于包容性增长理念实现的几点政策建议。
      包容性增长就是机会平等的增长,而这样的一种增长方式,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惩懒酬勤以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兼顾机会的平等,提倡公平参与,而不是之前的“大锅饭战略”。而为了促进机会的平等,政府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从国内来看,我国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 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素质及发展潜力。
      我们知道权利从来不是主动让与的,权利是争取而来的。但是,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让我们民众在权利意识方面滞后,再加上暗淡的近现代社会,中国公民在民主权利意识方面远远没有达到经济发展的程度。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这个主人翁的意识确没有做到位。“官本位”思想,官贵民轻的思想还是普遍存在。民众的权利保护和形式意识基本上处于“幼年”时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只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民众才会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在这里公共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公共服务为民众加持了一道保障线,只有这样,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潜力才会有机会得以发展,也只有这样我国才会发挥出人力资源强国的优势。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开发的资源,人力资源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鉴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我们应该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保障公民的基本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素质,只有这样公民才会更加理性合理的行使,权利得以行使,公平才会可能;提供更多的特别是免费职业和技能培训,使得人人有一技之长,这样公民的生活才有保障,只有这样民众这些参与者才会有资格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推荐访问:包容性 几点思考 增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