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与新兴国家的突破路径?

    时间:2021-06-29 16:0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提要】 网络空间治理是当前全球治理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既有网络空间治理机制不仅存在制度设计合法性和代表性不足、机制落实能力有限、机制运作巴尔干化和碎片化等特征,更体现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网络治理制度理念的根本性冲突,导致了严重的机制困境和治理失灵,难以有效解决日益凸显的政治关切及公共秩序问题。随着其群体性崛起,新兴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的机制建设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也不断提升,这不仅包含对传统治理机制的改革,也涉及网络空间治理新型制度框架的构建。需要指出的是,新兴国家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建设一方面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反对和牵制,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新兴国家的内部制约。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中国应坚持联合国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现有治理机制的有效改革,并与新兴国家合作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新型制度框架的建构。
      【关键词】 网络治理 制度困境 新兴国家 机制重构
      【作者简介】 王明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5)06-0098-19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506007
      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人类探索的新边疆。网络空间是指通过运用电子设备和电磁频谱构建的相互依赖网络,凭借信息交流技术产生的全球信息领域。 在网络技术发展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发展既存在着大量机会,也伴随着危机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已成为管理公共利益方面的全球性资源,推动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不平等的互联网治理制度导致治理失灵,使得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困境和难题。实现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全球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和网络空间的“共享共治”是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
      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迫切要求对现有治理机制进行改革。“棱镜门”事件暴露出的网络监听等安全问题,反映出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空间的制度与机制等仍然由美国所掌控,网络空间治理机制还远远不能满足国际社会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际权力结构变迁和新兴国家崛起,新兴国家对网络空间现有机制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强。一方面,新兴国家通过倚重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阐述观点、表达立场;另一方面,新兴国家试图通过成立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The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Alliance)、举办全球互联网大会等方式,通过充分的国际协商进程,实践新的制度模式,推动网络空间建章立制,最终使其从非正式会议制度向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正式制度方向迈进。
      一、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制度困境
      经过40年来的网络空间发展历程,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形成了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为核心组织的、自下而上、非集中化的治理机制体系。但现有全球网络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制度困境和治理失灵现象,严重阻碍了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形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制度设计的合法性与代表性不足。ICANN作为网络空间的核心治理机制,掌管着互联网关键资源和域名系统的分配。但是,ICANN在互联网域名系统领域存在着合法性赤字,影响了其在网络空间的权威。西方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长期在ICANN等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该机构的决策层之外。基于此,美国学者乔纳森·温伯格(Jonathan Weinberg)认为ICANN的合法性风险很高。 瑞士日内瓦国际与发展问题研究所罗克珊娜·拉杜(Roxana Radu)等人对2012年国际电信世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WCIT)召开以来的互联网相关治理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他们认为,“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存在的合法性、参与性和责任性问题是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关注的核心,这涉及更大范围的国际体系问题。 实际上,目前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制度中存在的合法性问题,是不平等的国际体系结构在网络空间的客观反映,同时网络空间还会影响现实国际政治空间。因而,改革西方主导的“多利益攸关方”模式,提高其合法性和问责制,实现ICANN等机构的“功能全球化”,已成为克服网络空间制度困境的核心要求。
      其次,机制落实能力有限。当前,西方国家与新兴国家围绕网络安全、网络主权等议题存在严重分歧,严重挤压现有治理机制在解决公共秩序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几乎所有现行治理机制,无论是传统的以西方为主导的ICANN、子午线会议(Meridian)、事件响应及安全团队论坛(Forum for Incident Response and Security Teams, FIRST)、东西方共同治理的互联网治理论坛(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IGF),还是新兴国家极力推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主导的世界电信发展大会(World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WTDC)、国际电信世界大会(WCIT)和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十年评估进程(WSIS+10: WSIS Review Process),其有效性、遵守程度和履约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三,机制运作的“巴尔干化”(balkanization)和“碎片化”(fragmentation)特征明显。网络空间的“巴尔干化”是指网络空间分裂为各怀利益动机的众多区域;网络空间审查与过滤常态化,“网络边界”在国家间的显现等是“网络巴尔干化”的重要例证。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碎片化则是指网络空间和网络安全领域不存在统一性的国际立法和一致性的组织机构。约瑟夫·奈(Joseph S. Nye)从国际制度碎片化的一般理论和“竞争性多边主义”(contested multilateralism)出发,分析了网络空间诸多机制组织的运行现状。网络治理机制的碎片化源于问题结构、权力分配和国内政治因素等考虑,但机制碎片化降低了行为体的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同时造成议题凝聚力下降。

    推荐访问:路径 困境 治理 突破 制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