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1-06-27 12:00: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深、最广的新型传播系统和联系纽带。网络传播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网络传播的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只要以理性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网络,扬长避短,合理使用,网络定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网络传播 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影响最深、最广的新型传播系统和联系纽带。目前,我国的网民规模超过3.38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1.5亿,网络购物用户达8788万。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将是否会使用网络作为判断一个人能否跟上时代潮流的依据。网络传播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认知方式和交往方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应对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扬长避短,为我所用,是更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必然要求。
      网络传播的特征
      虚拟性。现实传播中可听、可视、可触摸的语言、表情、姿态,在网络里变得模糊不清。网络构成了一个虚拟世界,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界限,折射着虚幻、模糊、变形甚至扭曲的现实社会镜像。人们可以忘记现实的自我,进入网络里的不同角色,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享受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虚拟感觉,满足一种全新的、刺激的、自由的感觉。传统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在网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颠覆、解构与重新组合,责任与自由、真我与假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显得不再那么泾渭分明。
      即时性。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现实社会的传播变得如此便捷。大到国际、国家大事,小到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上,并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原先人们通过传统媒体几天之后才能了解到的信息,通过网络几分钟就能知晓,而且可以了解到通过其他途径无法了解到的细节。人们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是如此之快,无论是相隔千山万水,只要鼠标一点,信息就会发送到千里之外。
      隐匿性。无所不能的网络如同巨大的海洋,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看似平静的网络海平面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人们可能不得而知。在网络里,沟通双方的年龄、性别、地位、角色等信息只是靠一些单纯的文本和对方的自我表述,在受众的脑海中产生虚幻的影像,给沟通双方的交流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互动性。传统的传播方式,除了当面交流等形式外,较难实现即时的互动传播。如,读报需要考虑报纸编辑和印制的时间,而且人们读报之后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发行报纸的人员可能很难知晓。而网络使互动的沟通与传播成为可能。通过聊天室,可以进行即时交流;通过新闻跟帖,可以及时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发送电子邮件,对方可以随时在线接收和回复;登录游戏网站,在不同地域的人可以一起下棋,享受游戏的乐趣。尤其是一些网络沟通软件的开发,使得上百人群体的即时沟通与传播成为可能。
      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在全球各地,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老人还是孩童,任何人都可以登录网络,浏览网络资源,发布相关信息,发表对某事的见解。在网络上,不同国家、民族、区域的人都可以进行交流;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都可以进行碰撞;不同的知识、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网络的海洋里沉浮,或被拾取、或被利用、或被淹没。
      连锁性。以数码形式为存储的网络信息不受传统物质载体的限制,通过超文本链接方式提供信息,使网络成为“一部永远写不完、读不完的大书”,彻底打乱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消解了阅读的中心。当人们登录网络的时候,大量的相关文本链接以及吸引人眼球的广告,会使人陷入阅读的“沼泽”。此外,网络沟通的连锁性还体现在,某一网络信息或网络事件,可能会在某一群体甚至不同群体之间产生连锁反应,引起扩散甚至放大效应。
      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网络资源丰富,获取信息便捷,沟通交流方便,有利于文化融合。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垃圾信息泛滥。网络的公开性和进入门槛较低、审查制度不严、监管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网络信息泛滥甚至成灾。一个网页上会强加许多无用甚至无聊的信息;电子邮箱里每天会收到很多垃圾邮件;在网上搜索一个信息,会出现成千上万个搜索结果,而且很多时候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并不一致。网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内容良莠不齐、信息泥沙俱下等问题。除了网络产生的很多“文化泡沫”、“文化垃圾”之外,还滋生了很多低俗、庸俗的文化成分。如果缺乏正确的甄别和判断,人们在复杂的信息面前会显得无所适从。
      使人际关系疏远。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日益渗透,当人们感觉通过互联网的沟通像“地球村”一样便捷的同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距离却在逐渐增大。长期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的人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淡,在现实社会中的沟通遇到障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2009年感觉到互联网减少了其与家人相处时间的网民比2008年攀升5.4个百分点,由于使用互联网感觉更孤单的网民比2008年增加2.1个百分点。有人因迷恋网络而患上了“孤僻症”。
      导致上网成瘾。由于长期上网,会使人对网络产生一种依赖,久而久之便会成瘾。有的人沉溺网络,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不出网吧半步。尤其是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弱的中学生,一旦沉溺网络,往往不能自拔,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精神空虚、学业荒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我国77.5%的网民觉得生活中离不开互联网;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17.4%的网民觉得与现实社会相比,更愿意待在网上,平均每6个网民里就有1个有上网成瘾的倾向。
      产生网上诈骗。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使人们对网络上的一些虚假信息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一些人利用在线匿名的手段,骗取他人信任,设置陷阱,实施诈骗。因轻信网上信息被骗钱财、因轻信网友身份与其会面被抢劫、因上网不慎被黑客攻击使账号丢失、因上钓鱼网站而中招被骗等案例时有发生。尽管人们对网上信息有一定的防御心理,但由于网络的隐匿性,再加上网上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人们防不胜防,很多人落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形成网络暴力。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宣泄自己的压力和不满,但是也容易产生污蔑、辱骂、人身攻击的不良行径。一旦这种不良行径得到网络的助推力,很容易升级成网络暴力行为。因网上言论不和而争吵导致双方人身伤害的事情曾有发生。网络“人肉搜索”等行为在揭示了一些丑恶现象的同时,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
      助长无政府主义滋生。在网络中,网民的身份和地位都是平等的。网络俨然一个无政府的社会,没有谁是权威,没有谁是主导,也不存在对人们的言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在网上,谁都可以畅所欲言,谁都可以对某件事情指手画脚。这极易导致人们的道德意识弱化、责任意识淡薄、无政府主义滋生。而一旦这种无政府的意识和行为折射或浸透到现实社会生活中,极易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削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网络传播的应对策略
      网络终究是一种传播的平台和工具。从国家的角度看,应该加强监管和疏导,依法管网,健全控制,实现网络传播的良性发展。从网民个体来看,在网络传播中,如果能摒弃负面影响,发挥其正向功能,以积极的心态上网,使其为我所用,那么,不仅会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有帮助,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都是有益的。
      将网络作为学习的平台。要树立网络为工作、学习、生活服务的理念,利用好网络信息宝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而不是仅仅将网络作为游戏娱乐、休闲消遣的依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对电脑的使用远低于其他三国。这说明我们在教育青少年如何将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将网络作为交流的工具。网络提供了更先进、更便捷、更有效的传播方式,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传递和获取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提高传播的效率。国家和政府应对网络传播进行监管和控制,保证网络的安全和纯正。企业要真正认识网络的价值,完善内网外网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沟通与传播机制。个人要改变“人人都上网,却只知天天偷菜”的现象,真正使网络成为人们之间有效沟通与传播的工具。
      将网络作为了解时事的渠道。网络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世界各地的丰富信息,使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了解和关心天下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公民,而不可沉溺于网络消遣,消磨光阴。
      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网络沟通。要以理性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网络,以正常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网络沟通与传播。首先,沟通与传播的目的要正,网络沟通与传播的目的是交流信息,交朋识友,通过网络交流结交网上乃至网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次,沟通与传播的心态要正,要客观评价网络上的新闻事件,理性参与各种事项的讨论,真诚地与网友交流与沟通。再次,沟通与传播的方式要正,要深入了解网络文化的特点,适应网络沟通的环境,学会使用网言网语与别人沟通。只要我们能够了解网络沟通与传播的特点和优劣影响,理解网络沟通与传播的真谛,扬长避短,合理使用,网络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赵亚辉:《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3.38亿》,《人民日报》,2009年7月17日。
      3.贺林平:《网络问政的“广东样本”》,《人民日报》,2010年4月21日。
      4.何民捷:《网络改变了我们什么》,《人民日报》,2010年7月20日。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编校:张红玲

    推荐访问: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 应对策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