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语文学科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时间:2021-06-18 00:04:3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两年前针对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的突出问题,《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文件出台,扣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时代脉搏。文件实施两年来,北京市各中小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基础教育教学各环节,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本文主要从课程建设的视角来探讨学校、语文教师贯彻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浸润濡染性灵、塑造方正人格,以立德树人捍卫基础教育主阵地。
      【关键词】语文学科;传统文化;教学实施
      【基金项目】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地方课程规划与管理研究”(FHB12046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004-0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基础教育系统学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2014年10月2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京教基二〔2014〕22号),包括《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并要求于2014年11月27日开始实施。笔者作为该文件的主要拟订人员,见证了这组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文件历时一年余的出台过程。回顾两年来《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文件的实施效果,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效。本文主要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途径和方式。
      一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的突出问题,应当说非常敏锐深刻,这个文件的出台十分及时,扣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时代脉搏。的确,一个时期以来,国家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和知识结构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收纳不够全面,国家教学大纲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和要求不够突出。虽然部分古文中有所涉及,但也只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国家层面的硬性要求力度不足,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方面的教学传播更多地取决于语文教师个体的责任意识和个人意愿。另一方面,限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性,一直以来也未形成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专门国家教科书。2001年新课程改革后,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始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方式尝试着研发了一批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和简单的教学材料,如北京市研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并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的系列地方教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础教育阶段这个突出问题的缺失。
      本文着力阐述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实际上中小学各学科之中语文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相对更为紧密,当然,并不因此就否认、排斥、剥夺其它学科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和任务。语文教师如何借助学科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立德树人捍卫基础教育阵地,履行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阐释和探讨。
      1. 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活动
      传统文化经典是我国历代古圣先贤们呕心沥血铸成的文字集册,记录承载着他们观天地、萃人文大智慧的人类思想精华,代表了作者生活的特定时代的较高文化成果及水平,经过数千年而形成了内在连贯紧密的一脉相承和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的洗礼和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检验,至今仍然散发出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的灿烂光芒,这种文化火炬需要继续传递。社会历史发展要求今天的青少年学生阅读并传承经典,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要求高中生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它读物,我们知道,这个“5部”的定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处于知识积累阶段的青少年迫切需要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受时间限制,即使不能够精读每一部,导读、泛读也必定是让学生获益良多的可行方式。
      2. 研发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也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目前国学经典类的校本课程较多,良莠不齐。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范围十分开阔,并不仅仅限于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这些典籍;而且由于这些经典年代久远,单从文字训诂学角度而言,生僻字较多、古音异读现象突出、字义古今差异大,这些都会给师生增添很多实际难度和困扰。由于时间上不便于进行全本式的学习,因此对于这些典籍需要精挑细选,要择其精要者深入学习。市面上对古籍解读的图书非常多,鱼龙混杂;笔者也翻阅过不少学校研发的传统文化类校本教材,其中值得商榷推敲的关注点尤其是准确性方面有不少。因此建议语文教师多参考一流高校古代文学文化文献专业实力派学者的相关力作,传授给学生正确和准确的东西,屏蔽当今那些充满心灵鸡汤风格、旁门左道式解读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浏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试卷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古文阅读、断句等题目涉及先秦的古文节录较多。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笔者不赞同此类试题设计过多,因为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语言规范意识的发展。汉唐以来的几个朝代中,除了元代受异族主政中原的特定影响,杂剧、杂曲居多外,各类文体较为丰富,精粹之作蔚为大观。有别于以往高考试卷中长期以来占主流位置的人物传记类文段之外,一些散文多有可取之处,如游记、政论、史论、小品文、哲理类随笔,等等,篇幅不长却韵味隽永,其文理都多有可观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妨多搜集整理这些方面的古文来训练、濡染学生。

    推荐访问:文化教育 探究 传统 实施 语文学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