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

    时间:2021-06-16 12:03: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教育;常态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工程。
      一、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的目标
      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公民”,是指“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最初发端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亚氏认为,公民概念在人类历史的起始性意义在于政治性,人人在政治参与权上平等。公民相对于传统专制社会臣民而言,公民之间完全平等。在近代政治生活中,公民作为社会个体基本称谓,在于资产阶级革命赋予新的内涵,区别于封建社会的臣民。资产阶级专政后,以宪法形式确认公民权利。现代公民概念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资产阶级确立的公民仅仅是理论上的,实践上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践行。公民教育又叫国民教育,是每个具有国籍的人有权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接受的义务教育,以及此后的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从个别教育者或受教育者看,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普遍性,普遍性问题是公民教育应当有什么培养目标?“国民”意味着出生、成长并生活在我国的人,而“公民”是法律意义上的,具备国籍才是公民,因此要将各种专门教育与国民即公民教育区别开来。专门教育有着专门要求,而公民教育以培养合格公民为基本目标,只有一个全面而一般性要求——全民教育又是最普遍教育。何为合格公民?其实质是对受教育者期望过高,一要成才,二要成圣,每个家庭如此,教育体制更如此,社会也是这种倾向。然而,公民是法律概念,具有政治中性,只能从法律和政治上理解。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政治自由权、选举權与被选举权、婚姻自主权、受教育权、财产所有与继承权,以及相关义务。充分了解并正确而合理地履行公民权利义务,就是合格公民。宪法规范落实在公民教育中,却需要解释。邓小平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该目标与宪法一致,却从政治上解释——有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理想,有纪律就是事事听话,从而公民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变成先进性要求,把中性概念变成明显倾向性概念,这不利于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要将潜在公民培养成为合格或理想公民,把人尤其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因此,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增强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作为道德情感,是公民对国家、集体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特定社会大学生对他人的伦理关怀,知、情、行的统一,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和未来栋梁,大学生理应承担广泛、艰巨、深远的社会责任,即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正义,投身国家建设,推动世界和平,解决全球性问题,发展人类文明。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公民转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认同与困惑并存,关心与淡漠相容,进取与彷徨交错”双重面相。一方面,大学生思想开放,价值观念多元,主体意识强烈,行为自主务实,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判断、选择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少数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弱化,意志品质比较脆弱,存在“责任模糊、置责不理、畏难避责、有责不担、背责而行”等问题,不能意识责任,无法形成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能一朝一夕,不会一劳永逸,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更任重道远。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关系到理想信念、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就是使公民教育处于正常状态,趋向固定化、平常化,趋近于合情合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就是将大学生公民教育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公民教育使大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民主意识,对祖国有着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的内容
      首先,必须重视大学生公民意识,主要解决大学生公民意识错位。大学生公民意识,指大学生对自我身份和政治角色的认同,对权利义务的认知,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可。大学生公民意识错位,在于要么未把自己当作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么把自己看作特殊的公民。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常态化,使大学生意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不论职位高低,遵法守纪,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其次,应当把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区别开来。政治教育是国家运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对公民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我国政治教育从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强调政治义务,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国者。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而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善者,即善良的人,正义的人。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道德教育是实现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因为政治合格的公民首先是道德人。如果一个人的道德有问题,再好的政治教育不可能在这样的人格中实现。政治教育是关于公民意识、权利义务等相关教育,而道德教育是品格或德性教育,注重道德的养成,培养有德性的人,趋善向善的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即有仁爱之心的人。有仁爱之心,就会关心他人、社会和祖国命运。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虽然内涵不同,但两者内在关联。不善良者,甚至罪恶之徒,其行为倾向是反社会的,往往危害和破坏社会。在重视政治教育时,应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做公民的教育,两者在现代社会不可偏废。雷锋作为政治、道德典范,在于有政治觉悟,又是道德上善良的人,关心人、帮助人,体现道德上的仁爱之心。要学习他的政治觉悟,更要学习他道德上的仁爱精神。

    推荐访问:常态 公民 社会责任感 增强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