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尊重个性 审视差异

    时间:2021-06-15 16:04: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取胜的关键,立意彰显文章的灵魂。历来学生作文从正面取意,歌颂真善美者居多,而揭露人性弱点,透视社会弊端的反面立意作文常被排斥甚至否定。教师在教学与阅卷过程中要立足评分标准,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拘“一意”降人才。同时注意区分几种不同性质的学生作文。
      【关键词】立意;个性化;反传统
      
      作文是高考语文卷中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是语文高考的压轴题,也是语文成绩取胜的关键所在。它全面地反映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取向。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可谓道尽了人间的真善美;历览各地高考作文,不乏有因立意偏失、语言偏激而得低分,直至被判为零分的作文。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价值偏离,有人性丑陋,有道德沦丧,当有学生在作文中勇敢的直面“黑暗”,出现类似的“审丑”作文时,我们为人师者该怎么处理?为此我想从教师阅卷角度谈谈作文立意的几点看法。
      
      一、尊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语言是文章的组成单位,每个学生在长期的作文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个性化写作”首先应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开始。语言个性化了,思想的个性化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才能用个性化的思维来选材、立意、构思,最终成就个性化作文。教师在评判作文时应立足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从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发展等级三个角度综合打分,不要因为思想消极或基调低沉而抹杀其语言表达的分数。如2005年浙江省高考讨论稿《众生》一文叙述了一个孩子眼里看到的生活细节——夫妻婚姻、民工就业、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老人的晚年孤独、家庭和睦等深层次社会问题。在小组讨论时,此文被很多老师否定了。有的老师打了24分,理由是语言尚可,但思想低调,立意灰暗。有的老师给了44分,认为整体表达能力不错,但有些语言过于尖锐,思想稍稍欠亮色些。但最后回到阅卷组的时候给了52分。浙大中文系吴秀明主任在评论此文时指出“高考作文主要看学生的语言功底,语言好了,那么思维艺术感觉就好,发展的前景也大。教师应从考生的语言能力判断他的综合语文水平。由于学生的生活仅是从家庭到学校,人生经历简单,决定其看问题的深度不够,但随着其年龄地增长,走上社会后阅历的不断丰富,思想一定会成熟,看待问题也一定会深刻、老到。但语言表达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升的可能性就小了。”在此我想呼吁我们教师不拘“一意”降人才,打分时手下留情,少一些零分作文。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美文名著,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学素养,形成个性化创作。在肯定学生抒写积极的人生态度,弘扬社会正气的同时,也可以允许学生关注人生,诋毁阴暗,解剖丑陋,关注社会,透视弊端,揭露黑暗。但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在直面丑陋时不应偏执地斥责痛骂,更不能绝望的否定一切,别让个性化作文进入“审丑”的死胡同。
      
      二、包容学生纯真的人文情怀
      
      中学生人格趋向独立,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开始从被关爱转向关爱他人、关爱草木虫鱼。然而孩子的关爱一开始往往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他所关心的可能是弱者、劣者、败者,也可能是蝇鼠、蛇蝎。如2000年《语文学习》第一期登载的湖北初三学生李煜晖的《逮老鼠》,该文描写自己用老鼠夹捕捉两只老鼠,它们发出的叫声引来了老鼠妈妈,它拼命撕咬鼠夹上的铁丝,企图解救被困的亲生骨肉,表现出了万般无助与焦急,尽现母爱的伟大与坚强。听着老鼠“吱——吱——”,“我”不由产生了恻隐之心,对万恶的老鼠有了同情的倾向。很多人认为作者的立场有问题,老鼠曾被列为“四害”之首,传播疾病,偷吃粮食,让人深恶痛绝,不应该得到同情。但几十位教授、作家、名师却异口同声对此文予以赞扬,认为它“写出了人对一切生命的感动”“就同情老鼠这一点我看到了作者的个性,作者的真情实感,还有作者那自由飞翔的心灵”。这份纯真体现了孩子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对异己生命所展现的亲情的认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在涵养温文尔雅的感情产生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中,在对外界物象的关爱过程中逐步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从而确立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文关怀。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关爱,是人文关怀的第一步,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可喜变化,是孩子走向社会,立足生活,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必修课程,我们成年人不要轻易给予否定。
      
      三、肯定尽匹夫之责的忧患意识
      
      高中生应该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作文中要树立“主人翁”意识,关注自然、人生,把国家和人民装在心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精神激励自己成长。1987年高考作文《给光明日报的一封信》,让学生写工业兴起后的污染之害;1993年高考作文从“帮同学补课该不该收取报酬”的角度入题,正确处理“金钱”和“道德”的关系,这些作文都让学生评判社会现象,在讨论中扬善弃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05年浙江卷中《众生》一文,尽管有些言语过激,但如果我们写进作品,设身处地站在“我”的立场上,就能深刻体悟到这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公民发自内心的强烈的呐喊。作者正是怀着对社会对众生的关注而流露出满腹的忧愁。在这忧虑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真善美强烈的渴求。除此以外,就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角度评判其语言的文学性,该文也称得上是一篇佳作。
      
      四、反对无原则立场的个性张扬
      
      在自由思潮泛滥、个性张扬的今天,学生作文往往毫不顾忌,率性而为。平时话怎么说、内心怎么想,文章就怎么写。行文或入“无我”之境,看不出作者的文思才情。偶尔有自我意识流露的,要么所表达的也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资情调”,要么忘了自己的身份与场合一吐心中积郁,写出无原则立场的张扬个性的作文。接着我们看看2007年浙江考场作文因该生不顾场合,言辞张狂,目中无人,其作文被判为零分的范例:
      “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老走给我看?……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会给你们打电话!
      再如2001年高考一篇作文,题目是《我要做恶人》,整篇文章就是讲做恶人的好处。虽然考生的文笔流畅,表现出一再的才气。此文当年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是违背基本伦理、道德立场的,应该给低分。也有人从人才选拔的角度,认为可以给高分。从阅卷教师一直到大组商讨,分歧无法解决,最后的妥协意见是给及格分。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不可信马由缰、恣意妄为,同时高考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要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那些无原则立场的学生作文,必定会被淘汰出局。
      
      五、杜绝反道德、反伦理的叛逆
      
      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很想另辟蹊径,来点与众不同,这本不是坏事,但剑走偏锋、标新立异需要一定文学创作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易误入歧途。“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高中生作文中要重视人生态度的表达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尽管这些年高考作文阅卷已不再突出强调主题的明确指向性,但文章立意必须是积极健康的而不是低级、媚俗、反动的。
      如2002年高考中,有一学生想反弹琵琶给出了“诚信丢得好”这样立意,显然是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尽管结构严谨,文笔也不错,最终也未能被阅卷老师认可,分数自然很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教育日新月异的保证,但是扬弃、创新并不等于跟传统唱反调。作文素材来自生活,学生作文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怪异、扭曲的思想,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宜及时指正。考生言他人所不敢言,在高考时冒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希望考生在确立文章主题时三思而行。作文立意得有个是非界线,传统道德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离经叛道的立意是学生作文中应该避免的。

    推荐访问:审视 差异 尊重 个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