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真有天生的罪犯吗?

    时间:2021-05-06 20:01: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施暴女童在本应由成人庇护无忧无虑的年龄里却做出连成人都鲜见的暴行,如此纯粹的“恶”,使人很难相信她是习得的,更容易怀疑她施暴的行为是天性使然。
      实际上,类似事件不少见,也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确与犯罪有关。英国就发生过两起“知名”的10岁童虐杀幼童案,而有类似行为的孩子世界各地都有。伦敦大学的研究显示,在英国,具有极端冷酷无情人格的问题儿童比例可能达到1%。全球范围看,这个比例也不会有太大出入。而具有这样人格的儿童,有很高的风险作出伤害性的暴力行为。
      还有研究指出,一个名为“MAOA-L”的基因和犯罪行为有关,它会在大脑中分泌一种促使暴力行为的化学物质,而这种基因在遗传给下一代的时候,其影响可能会更强。参与研究的犯罪学家凯文·比尔沃说:“如果亲生父母有过犯罪经历,他们的孩子即便在被领养后,也很有可能也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这种基因和暴力的相关性如此之强,根据《自然》杂志的消息,在2009年的一个杀人案件中,意大利法庭第一次接受基因测序证据,犯人因具有“MAOA-L”基因而被减刑。2011年8月,意大利法庭再次接受了大脑扫描和基因测序的证据,减低了对杀人犯的刑罚。
      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犯罪学专家阿德里安·雷恩的解释很直白:“科学表明,部分犯罪行为的确可以用遗传来解释。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视而不见的话,就像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假装猎人不在那儿——我们失去的,是利用生物学知识来减少犯罪的机会。”
      上面罗列了某些“犯罪人格倾向是天生”的证据,这种因素理应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不应片面去看待这些生物学证据。生物学表明了一种趋势,但也证明了这种趋势并非不可改变。
      2002年,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家苔莉·莫菲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发现:MAOA-L型个体“只有”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虐待才会表现出反社会性问题。也就是说,即便具有MAOA-L型基因,如果拥有恰当的教养方式,仍然不会出现反社会人格。
      某些遗传和生理因素的确会使人更易犯罪,可相较于生理上的“倾向性”,后天教养对犯罪有更具决定性的影响。总结来看,科学认识先天因素对防控犯罪是条捷径,但真正能减少犯罪行为,改善现状的钥匙还在于后天。
      @南都周刊:为什么说某些人天生具备易犯罪倾向,但点燃犯罪行为引信的还是后天因素?
      @腾讯今日话题:即便确定了某些生理和遗传特性容易产生犯罪行为,但只要后天教养与惩戒方式得当,仍有可能可以控制和改善这些行为,恢复正常。2006年的一项关于专门谈话治疗项目的研究就极具意义,研究在威斯康星的一个少年拘留所里展开,它涉及141名在青少年版反社会人格量表中得到高分的未成年罪犯。事后,威斯康辛大学的讲师和治疗中心的心理学家Michael Caldwell报告:一旦获得假释,接受过治疗的少年比控制组的少年更有可能不再犯罪。也就是说,“即便是精神病态,也是可治疗的,要是逮得足够早,足够准的话。”

    推荐访问:真有 罪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