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与北大学者张丹丹聊聊留守儿童犯罪问题

    时间:2021-05-06 08:02: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人物PORTRAIT = P
      张丹丹 = Z
      P:你是搞经济学的,怎么会关注到留守儿童犯罪这个研究方向?
      Z:我一直研究城乡移民,之前就做过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研究资料显示80%的犯罪都是流动人口作案,流动人口是犯罪群体的主体。但是当我在城市层面上寻找城市的犯罪率和城市农民工比重之间的关系时,根据全国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样本,却发现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既然农民工比例高并不必然增加犯罪率,为什么统计数据上显示农民工是犯罪的主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在城市层面上研究是不够的,要落实到个体上,因为犯罪还是个人行为,要细化到这个层面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犯罪。
      2013年,我联系了广东一个男子监狱,对其中1200个服刑人员做抽样调查,收集了很多信息,有农民工背景的服刑人员占84%,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流动人口犯罪。2014年底开始看数据找因果关系,我们从经济学、犯罪学的文献里面找了很多个可能的原因,一个一个对照数据去看,发现有两个指标特别重要:一个是在老家的性别比越高,也就是男多女少,他犯罪的可能性越大;第二个是,如果16岁之前他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犯罪的可能性大。
      P:你说的“16岁之前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犯罪的可能性大”,这个具体数据大概是多少?
      Z:17.3%,似乎并不高,对吧,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在2013年,他们平均年龄在29岁,再往回推13年,在2000年,他们平均16岁,因此他们大多属于2000年之前被留守的那一代人。那个时候留守儿童比重远远低于现在,属于第一波留守儿童,大部分是80后。
      P:你研究的形式和过程是怎样的?
      Z:在一对一问卷访谈之外,我们设计了一些经济学的游戏,来测度他们的行为偏好,比如说风险偏好,如果我只是问你“你爱不爱冒险”,你会告诉我一个很主观的答案,但我想要一个客观的行为偏好测度,那就需要设计一个游戏,通过游戏中人的行为并根据一些公式和算法看这个人的风险偏好。还要看他是不是信任别人、可以被信任,以及利他的表现,是不是诚实、愿意竞争等等。
      P:结果怎么样?服刑人员在風险偏好上会有特殊表现吗?
      Z:服刑人员风险偏好这个指标,当时为了比照,我还在监狱外做了一个对比组—300个普通农民工样本,监狱里面是相当于犯罪的农民工。对照来看的话,服刑人员表现出了非常奇怪的风险偏好,他们是两个极端的,一部分人是极度的风险厌恶,一部分人是极度的风险偏好,而监狱外是比较正常分布的。也就是说服刑人员比较极端,要么特别不爱冒险,要么特别爱冒险。
      P:为什么会这样?
      Z:这个事我还没研究为什么会这样,但是我后来自己想的解释是,服刑人员犯罪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犯罪,就是团伙里面的老大,或者是主导的那个人,他们是极其的风险偏好的;另一种可能是随同犯罪,团伙里被带着的,那些人可能相对是风险厌恶这一类。但还有一种可能是,被抓进去这件事情本身,会导致人有两种极端的表现。所以这个事我说不清楚,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说,就没有办法给一个逻辑上的结论。
      P:你研究中划定留守儿童的标准是什么?
      Z:我划定的留守是极其深度的留守。因为我们在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16岁之前,你是不是大部分时间没有跟你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然后又追加了一个,“平均有多少年没跟父/母在一起”。最后的结果是平均9年,特别长。所以我探究的这个“留守儿童”是深度的、长期的留守,他们是长期没有得到父亲或母亲关爱的孩子。

      P:没有父亲“或”母亲?
      Z:对,我有单独只做父亲不在,和只做母亲不在的(调研)。
      P:结果差异大吗?
      Z:差异还是挺大的,父亲不在的话,对儿子影响更大。因为我调研的是男子监狱,父亲的确对孩子影响更大,母亲不在的话,可能是孩子没有接受更多的学校教育而导致犯罪,也就是说如果我控制了教育之后,母亲不在没关系,但是父亲不在,非常重要。
      P:为什么父亲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Z:国际文献上是这么说的,男性成年之后的不法行为主要是父亲的影响。但具体也没有一个更好的解释,我猜测如果父亲不在的话,可能没有一个威慑的东西。
      P:听说你还对部分服刑人员做了深度访谈?
      Z:对,其实一般经济学家是不做访谈的,就是看大数据,但是我当时怎么都摸不着那个脉,到底留守儿童为什么会犯罪?我就想去聊一聊。然后就从我这1200个服刑人员的样本里找了一些符合条件的,比如16岁之前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的,找不同的犯罪类型,找了七八个人,做了一些比较深度的访谈,每个大概都聊了3个小时,最后素材挺多的。
      P:访谈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他们留守经历的差异性和共性如何?
      Z:每个人都不一样,差别好大。当然也有共性的东西,很多都是初一、初二就不怎么好好学习了,流落到社会上。但是他们有跟小混混在一起的,有自己玩六合彩的,有跟着父母出去打工的,什么样的都有。
      P:在犯罪类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吗?
      Z:犯罪类型上真没差别,只影响他犯不犯罪,但是跟犯什么罪没关系。本来以为会不会有太多暴力犯罪,但实际上并没有显著差异,每一种犯罪类型都差不多,吸毒、经济犯罪等等,不过我们确实发现有留守背景的男孩子更可能参与赌博。

    推荐访问:留守 聊聊 北大 学者 犯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