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

    时间:2021-04-08 16:03: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闻1+1》的开播不仅是对以往央视新闻频道言论类节目定位的匡正,其明确的“给您不一样的解析”的节目诉求,也树立了新传播时代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争夺的典范,为中国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电视评论节目 《新闻1+1》 第一解释权
      
      作为央视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新闻1+1》自2008年3月24日创办以来,不仅赢得了收视率,也赚足了业内的口碑,获得诸如“《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等赞美之词,其明确的“给您不一样的解析”的节目诉求,树立了新传播时代电视评论节目对第一解释权争夺的典范,为中国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改革思路。
      新传播时代热切“呼唤”第一解释权
      肖·阿·纳奇拉什维里曾在《宣传心理学》中说:“任何信息的报道,某些事实的描述,如果不加专门的解释和评论,对人们的定势是几乎不能产生影响的”。①在当今信息爆炸、资讯过剩的时代,解释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主流媒体想要发挥主流影响力,必须牢牢把握第一解释权。所谓第一解释权,不是传媒的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基于以往业绩所获得的公认判断,即受众心目中对一个传媒解释、分析、判断能力和水准的判断;也不是传媒的一种权利,而是因為一个传媒的解释、分析、判断与事件实质、历史走向的相互印证,在人们心中赢得的信服。②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信息传播历经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过渡到电子传播时代,而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出现则将电子传播推向了更高层次,它们在促进传统传播媒体变革与转型的同时也改变了广大民众获取信息、接收信息、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在新的信息传播运作机制下,一个媒介所赖以赢得竞争、赢得对手的主要因素,决不只是靠具有原创性的独家新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揭示蕴藏于事实中的真谛,以有形意见的形式告诉受众该事物发生的性质、原因、意义及发展的趋势,才是一个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李良荣在2008年对我国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新闻学盘点时说,“这个盘点所显示的是中国新闻业新的传播生态。这个新的生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处在一个全球性的传播状态下;第二,处在风险的传播状态下;第三,处在网络化时代的传播态势下,人人都拥有传播平台。”③这三种传播状态,不仅对及时、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也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凭借其权威性和丰富的资源,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第一解释,占领舆论高地,增强舆论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传播中争得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危机传播中消除恐慌稳定民心、在网络传播众声喧哗的信息证实危机中提供价值和权威。
      《新闻1+1》对第一解释权的争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各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直接做出规律性的认识、前瞻性的剖析和解释事理、发表意见,并意图深化为对哲理的某种感悟和提炼的文体或节目形式的总和,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采用视听结合的多感官符号共享的综合传播形式,运用“电视化”的表现手法,为意见性信息的表达创造出了更多更灵活的形式,构建了更为活跃的话语平台。④《新闻1+1》目前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其明确的节目诉求“给您不一样的解析”,展现了作为主流媒体对第一解释权孜孜不倦的追求。第一解释权,并不因为某个传媒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就自然获得,也不会因为其曾经拥有这样的解释能力和业绩就永远拥有,需要通过传媒不断的努力和其实践效果来保持。
      谁在解释?《新闻1+1》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形成双人立体交互式评说模式。对于电视新闻评论而言,其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新闻评论员本身,而有声誉的新闻评论员,更是评论性节目中的无价之宝,其价值就在于不仅能敏锐地感受到新闻信息,而且能够接纳、吸收和解读信息,并创造出新闻附加价值。《新闻1+1》起用了资深记者出身的白岩松作为新闻观察员,他擅长通过专家一样的评论和学者一般的反问,最后引出自己独特的意见与思索。机敏和语言犀利是白岩松的优势,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风格自成一派。董倩作为一名从《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等重量级节目中成长起来的主持人,她能对节目进行有效掌控,对新闻意见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平衡,引导受众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平衡整个话语场。一位极具个性的新闻观察员与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主持人的搭配,足以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某种期待和公正。同时在遇到专业性强的选题时,节目组对各个领域外援专家的火线引进,体现其在解释权威性上所下的工夫。比如北京大学法学教授王锡锌就是《新闻1+1》经常引进的特约评论员,他能在有关国家政策及与法律有紧密联系的议题上做出全面、准确和权威的解读。
      解释什么?《新闻1+1》在节目内容上,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致力于“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最质朴的新闻”。对于这三大类话题的解读,评述路径既有交叉,又有各自具体不同的侧重点。《新闻1+1》对时事政策的解读着重在对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和民生、民情的影响力分析与专业化阐释,比如2010年7月13日的节目《地产调控:说得清楚,才调得明白》,面对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即将面临调整的消息,公众只能无奈地选择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新闻1+1》不回避敏感话题,通过对新闻背景、最新政策消息的展示以及与相关专家、学者、地产商的采访沟通,不仅从专业的角度阐述了政策误传背后的种种原因及房产调控的艰难与复杂,还道出了民众的担忧、恐慌和期待,并一再表明房产调控已不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坚持,需要从政治性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市场性方式;公共话题的解读着重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撇开表象深入挖掘背后的本质和逻辑链条,主动充当话题的意见领袖;对突发事件的解读着力于深入拓展事件信息,对其未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做出有根据的预见性前瞻。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新闻1+1》连续推出了四期节目,通过与前线记者以及相关部门和专家沟通,及时详细地解析了灾区目前的状况、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救援的进展及遇到的难题,同时积极邀请专业人士预测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并提出未来除了生活的恢复外,更要思考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如何进步。
      如何解释?《新闻1+1》作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图像评论的功能。节目常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1比1或1比2的双视窗来实现符号的融合,积极运用与主题相关的漫画来增强传播效果。同时运用人物同期声、画面、字幕、现场连线等多种方式,为演播室节目的观点提供论据。短片中也尽量通过镜头语言来叙事,解说词充当新闻意见,避免看图说话式的新闻叙述,从而在图像评论与口播评论中建构起一种令人信服的逻辑推理关系,使受众能对评论文本进行支配式解读。在节目形态上,《新闻1+1》开创了一种以主持人加观察员为主要形式的“二人转”式的新样态,两人分担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董倩不仅是一个提问者和串联者,而且会对节目观点进行宏观把控,对新闻意见进行积极的反驳或补充,引发公众多方面的思考。新闻观察员白岩松会运用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及个性化的视角来深入解读新闻事件,点明事件本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建立一个双向互动的舆论场。在评论策略上,《新闻1+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做到媒介议题与公众议题的重合,着力于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点进行探讨,充分尊重不同利益群体的情感诉求,同时在掌握翔实、准确的材料,对事件有一个全景式把控的基础上,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力图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客观、深入、精辟的第一解释权威。

    推荐访问:解释权 争夺 节目 电视 评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