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领会“三贴近”的精髓]领会精髓

    时间:2020-07-29 07:38:3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   4月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在全区新闻媒体负责人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从新闻媒体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媒体建设和管理以及怎样提高新闻媒体传播力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我区新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我区新闻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月3日,自治区宣传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胡春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通知》,要求按照胡春华同志的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乌兰同志的讲话。接到通知后,我社党委高度重视,在全社各媒体开展了学习批示和讲话精神系列活动。
      本刊本期刊发了一组媒体负责人学习心得,以便同行共同学习。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在“全区新闻媒体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媒体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诚”,就是感情要真诚。二要“真”,就是内容要真实。三要“快”,就是反映要快速。四要“新”,就是形式要新颖。这四字要诀,就是“三贴近”的精髓。领会这一精髓,就不难找出党报采编队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 党报采编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
      
      表现一,党报的稿荒特别是结构性缺稿长期存在,影响版面布局、内容搭配、地区平衡,最终影响到报纸的可读性和办报的整体质量。所谓结构性稿荒,是指除稿件数量不足外,常年缺少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缺少可读性强的短消息、小通讯、小特写,缺少来自基层的鲜活图片,以及地区来搞不平衡,而那些用材料语言堆砌的大块文章,却排着队等着刊发一版头条。从记者来稿的情况看,半数稿件存在着“三不”现象,即表现手法不新、标题制作不精、报道角度不巧,必然导致稿件质量不高。来稿数量本来不足,部分稿件质量又不高,自然会进一步影响党报“三贴近”的质量。
      表现二,采编部门的集体策划和记者的个人策划能力需要加强,策划的质量需要提升。大家知道,新闻事实是不能策划的,否则就是虚假新闻。但是,重大新闻报道的方式、时机、规模、角度是可以而且必须策划的。策划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报道的政策高度、理论深度、宣传技巧和影响范围。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表面上看,各部门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的意识很强,无论是工作大局还是政策导向,在我们的报道中都有体现,甚至刊发在头条位置。但是,这些稿件多为总结材料堆砌,缺少鲜活事实和表现技巧的支撑,违背了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规律,只是从宣传到宣传,鲜有读者和影响力,党报的服务性、实用性和贴近性,只能是浮在表面上或浅层次上。
      表现三,记者下基层,应该到旗县、到乡镇,不能常年浮在首府和盟市。一句话,就是要进一步深入“三贴近”。反过来讲,没有深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不可能更好地实现“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级地方的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的目标。从来稿上看,大家写各厅局、各盟市和旗县总体工作成就或行业工作成就的稿件比较多,而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的工作大局和政策导向,深入乡镇、村屯、企业采写的以小见大的鲜活报道稿件却是凤毛麟角。版面上刊出的来自最基层的稿件,往往是由各地的通讯员自由来稿支撑局面。这一现象表明,我们的记者深入基层不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当然,这里面还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等等。但是,在现实的条件下,如果我们用心去做,大多数困难是能够克服的。要知道,新闻记者这个行业,本身就意味着吃苦甚至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险。
      表现四,记者个人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所谓综合素质,应当包含了新闻敏感、政治敏感、创新能力、写作技巧、版面意识乃至职业道德素养。当然,党报这支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与许多行业报和都市报相比,我们的记者绝大多数都是一流人才。但是,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人才的要求相比,与各界读者对党报的期望值相比,每个编辑记者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方面的素质上有一定程度的不足,并且需要提升。表现在来稿上,一条很重要的新闻,别的媒体已经刊发,我们的记者稿才姗姗来迟;同样的一条新闻,我们的记者稿不仅比其他媒体来得晚,而且稿件质量和报道角度比不上一些都市报;一部分记者来稿的标题流于平淡,主体文字的表现技巧创新不足。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却是值得我们大家警醒的倾向。
      
      二. 党报采编队伍应努力的方向及重点
      
      重点一,树立责任意识,多写稿、写好稿,为报纸提供品种丰富、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稿源,自觉担负起缓解稿荒、促进办报质量提升的责任。在结构性稿荒中,地区来稿不平衡说明有的分社、记者站来稿多,有的来稿少,常年采稿数量相对不足的分社和记者站,应引起高度注意。此外,短消息、小特写、现场短新闻和图片长期不足,各部门和分社应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调配记者和通讯员力量,建立均衡供稿制度,明确规定每个人应采写的数量、品种、题材和期限,从供稿的最基础部门做起,实现均衡供稿,人手不足的分社、记者站要注意使用骨干通讯员,把他们纳入均衡供稿计划中。一旦在满足供稿数量的前提下实现均衡供稿,党报就会有更为广阔的版面改革与创新空间,报纸的面貌和质量就会实现新的突破。
      重点二,树立大局意识,把握政策导向,提升编委会、采编部门和记者个人“三级策划”的能力,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质量。最首要的一条就是通过提升策划能力、提高报道的深度和影响力,实现更高层次的舆论引导。目前,党报的 “三级策划”能力相对不尽人意,特别是配合自治区和各盟市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的一些报道,停留在文件和材料堆砌的水平上,缺少鲜活的事实、深刻的思想和现场描写,很难达到预期的服务目的。因此,采编人员应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加强新闻业务技巧学习,时刻站在省级党报记者应有的政治高度、政策高度、理论高度和大局高度,学会用大局意识和政策观念去透视新闻事实,进行高水平的新闻报道策划,学会用新闻事实和创新的写作技巧去见证政策导向和工作大局,通过高水平的策划和创新的表现手法,采写出有高度、有力度、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重点三,切实深入基层,主动抢抓鲜活耐读、生动可信、以小见大、贴近性强的稿件。“三贴近”是办好党报必须遵循的方针,要实现“三贴近”就必须是真正的贴近而不是表面上的贴近。一些报道看似采写的是基层的新闻,但多数还是官话和材料语言加数据,没有基层的现场描写,没有基层干部的朴素语言,更没有普通工人或农民的对话与表达,因为记者还是没有深入基层和现场,最多只是到了旗县采访到了材料甚至是网上传递的材料,当然采写不出鲜活感人、可信度高的作品。因此,记者一定要真正地沉到基层,多采写鲜活的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多采写经济结构调整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报道,多采写国家和自治区关注民生给普通百姓和弱势群体生活带来变化的报道,多采写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改变的报道,多采写普通百姓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新鲜事儿。这些报道多了,我们的报纸质量、可读性、影响力必然会同步提高。
      重点四,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升采编人员的全面素质和技能。特别是政策修养、知识水平直接影响新闻敏感、策划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各类平面媒体都在根据媒体的性质和读者的需求,进行内容、版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探索,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如果我们不注重业务知识更新,就必然被落在时代后面。因此,坚持不懈地自主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是采编人员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环节。此外,许多人认为,记者只管采写新闻报道、提供稿源,不必具备版面意识。其实不然,成熟的记者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版面意识,他们可以根据新闻事实的分量,准确地判断出所采写的报道应该刊发在哪个版次的具体什么位置,从而决定做几行标题和用什么体裁以及篇幅的大小,做到投稿有的放矢,有效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和因为改动较大而出差错的可能性。
      “三贴近”对于任何媒体都不是一句空话,它关系到媒体的价值取向、影响力、公信力和引导水平,因而也关系到媒体的存在价值、发展潜力和生存能力。作为媒体的编辑和记者,应时刻树立“三贴近”的强烈意识,为党报的改革创新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责任编辑:皇甫美鲜

    推荐访问:领会 精髓 三贴近 领会“三贴近”的精髓 三贴近 把握好三贴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