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胡文英庄子独见 [胡文英与《庄子独见》]

    时间:2020-03-25 07:44: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自清初以来,以文章之学评注《庄子》的著作纷纷涌现,造成了庄学的新局面,其中以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陆树芝《庄子雪》等最为杰出。可惜学界有关《庄子独见》的专门研究尚不多,关于胡文英的生平事迹亦不甚了解。论文对胡文英的传记文献试加梳理,同时对其《庄子独见》等书的著述宗旨略作推论。�
      关键词:胡文英;传记文献;《庄子独见》;文章之学�
      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028-04
      
      作者简介:李花蕾(1979-),女,河南鲁山人,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
      张京华(1962-),男,北京人,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庄子独见》,清胡文英撰。全书三十三卷,前有《庄子论略》十条、《读庄针度》八则,后按内篇、外篇、杂篇之序,先《庄子》正文,其间夹注释字句,栏上随文有评。该书有乾隆三多斋刊本、乾隆聚文堂刊本、乾隆同德堂刊本、嘉庆九年聚文堂刊本、道光文渊堂刊本。《清史稿》及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台北正中书局1975年版)有著录。熊铁基等《中国庄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及方勇《庄子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有专节评述。近年收入《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版)、《中华续道藏初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版)影印出版,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自清初以来,以文章之学评注《庄子》的著作纷纷涌现,造成了庄学的新局面,其中以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陆树芝《庄子雪》等最为杰出。有学者称:“清代是庄子散文研究的成熟期,代表了庄子散文研究的最高成就。”[1]可惜学界有关《庄子独见》的专门研究尚不不多,关于胡文英的生平事迹亦不甚了解。如陈真认为:“胡氏生平事迹亦未能详考。他很可能只是一介‘布衣’。”“他客居广东的原因,总不外是谋生。”[2]结论比较潦草。本文对胡文英的生平事迹试加梳理,同时对《庄子独见》等书的著述宗旨略作推论。
      一、辛苦流离的仕宦经历
      胡文英,字质余,号绳崖,江苏武进人。《庄子独见》作者署为“晋陵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屈骚指掌》、《诗经逢原》各书署为“武进胡文英”。按:武进古称晋陵。《晋书•地理志》载:毗陵郡改为晋陵。《隋书•地理志》毗陵郡晋陵县载:旧置晋陵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复置。《旧唐书•地理志》载:常州,隋毗陵郡,武德三年领晋陵、义兴、无锡、武进四县,八年,省武进入晋陵。明清两代,武进属常州府。
      《庄子独见》各篇下均题“晋陵胡文英绳崖评释,云中武启图羲民同订”。武启图,字羲民,其名字中寓含伏羲画卦典故,其里籍“云中”可能为山西之定襄。《汉书•地理志》载:云中郡,秦置,县十一。又载:定襄郡,高帝置,县十二。《后汉书•郡国志》载:云中郡,秦置,十一城。云中、定襄二郡相邻,其地清属忻州。但二郡两汉时所辖也有一武进县,与常州之武进同名,却是巧合。检光绪重刊道光《肇庆府志》,职官表“通判、推官”一栏中有武启图,乾隆十年署任,其他事迹不得其详。推官一职在康熙六年裁撤,所以武启图担任的是通判,正六品。《庄子独见》一书除《庄子》正文外,有夹注,有旁注,有眉评,武启图所“同订”的是哪一方面,一时也难于确指了。
      光绪《武阳志余》卷十二《文学》有胡文英传记:
      胡文英,字绳崖,武进人,占籍广东,乾隆三十年副贡,高阳知县。覃精著述,尤粹于《诗》,著《诗经逢原》、《诗疏补遗》、《毛诗通义》、《诗疑义释》、补王应麟《诗考》、《吴下方言考》、《庄子独见》。[3]
      该《志》卷七《经籍》中备载《毛诗通义》、《诗经逢原》、《诗疑义释》、《诗疏补遗》、《庄子独见》各书,如载《毛诗通义》“国朝直隶高阳知县胡文英质余撰”等,但大抵仅著录各书自序,偶引旧志略加评论而已。
      此外,《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选举》中也有胡文英的记载,其“贡生”部分乾隆三十年下有:“广东,胡文英,□□籍,直隶高阳知县。”[4]
      可惜这些记载过于简略,并且还有缺文。从中大致可以知道胡文英“占籍广东”,并在广东参加举人考试,成为贡生,具体则为“副贡”。此后他成为直隶高阳知县,为官详情则不得而知。
      《庄子独见》的《武序》和《自叙》分别署款“乾隆岁次辛未杪秋云中武启图羲民氏题于端江之虚白斋”、“乾隆岁次壬申小除晋陵胡文英题于端州之来鹤堂”。[5]乾隆辛未为十六年,可见此年《庄子独见》已成书;壬申为十七年,应该是最接近《庄子独见》刊成的时间。(有学者称《庄子独见》初刻于乾隆十六年,是不对的。其错误在于只看《武序》署款时间而忽略了《自叙》署款时间。见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熊铁基等《中国庄学史》。)署款中的“端江”、“端州”均指肇庆。《隋书•地理志》信安郡端溪县有“端水”,此即“端江”。唐有端州高要郡,宋为肇庆府,属广南东路,元为肇庆路,清仍为肇庆府,属广东。“端州”自是肇庆的旧称,而胡文英所以如此署款,也表达了他任职于府衙的身份。检道光《肇庆府志》职官表“通判、推官”栏下,有“经历、照磨”一栏,内载:“刘文英,通州人,生员,七年任。”其刻写位置正与“武启图”上下相对。[6]按:“刘文英”当是“胡文英”之讹写。通州清属直隶顺天府,“通州人”可能是胡文英比较复杂的里籍关系中的又一处经历,也可能他先是“占籍”通州、通过了州学的考试而成为生员的。“照磨”一职在康熙年间裁撤,所以胡文英担任的是“经历”,掌出纳文书。清制,各府经历司经历为正八品。胡文英在乾隆七年担任此官,从而与武启图成为同僚,这符合《庄子独见》两篇序文的实情。由此可知,武进方志中所载胡文英为乾隆三十年贡生及任高阳知县并不是他出身的起点,早在乾隆七年前后他已经学有所成,并且科举任职了。
      按:《庄子独见》可能是胡文英最早刊刻的一部著作。他的另外一部名著《屈骚指掌》也早在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就已成书,在乾隆三十年他举贡生之前,著名学者王鸣盛在京师给他写了序文。其余各书刊刻都晚,如《吴下方言考》序于乾隆四十八年,《诗疑义释》叙于乾隆四十九年八月,《诗考补》叙于乾隆四十九年十月,《诗经逢原》序于乾隆五十一年,但这些只是临近刊刻的时间,至于各书的撰著大约都始于乾隆二十几年。如《诗疑义释•自叙》称“余于此书究心数十载”,《诗考补•自叙》称“余好《诗》义数十载,虚心勤力,晚年始克成书”,《吴下方言考•自序》称撰该书“几三十年”。而《屈骚指掌》的《自序》作于乾隆五十一年,业已迟于《王序》二十五年。这一方面表明了胡文英的晚年景况,即在大约乾隆五十年前后,他将自己一生所著全都整理定稿刊刻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推测胡文英的中年处境,其大约三十年的著述与为官经历是比较低沉而平淡的,大抵总与显达无关,其中的蹉跎与寂寞现在虽然不得其详,但如《庄子独见•自叙》所说:“年来跨山涉海,辛苦流离”,应属可信。
      二、根底《诗》《骚》的文章之学
      胡文英之为人与为学,王鸣盛《屈骚指掌•王序》称其“好学深思、多闻博物之君子”,[7]钱人麟《吴下方言考•序》称其“汲古好学”,又说:“凡所读书,及所闻街谈里谚,一字一句皆援古证今,必求其意义之所在,则绳崖之为功于后学者大矣。”[8]在《诗经逢原》的《自序》中,胡文英说道:
      《屈骚》之源于《三百篇》,史迁言之,而人不敢以注《骚》者注《诗》。……夫《骚》之所爱美人香草,即《诗》之好色不淫;《骚》之所嫉鄙固偷乐,即《诗》之怨诽不乱。[9]
      而在《庄子独见》所附《庄子论略》中,也有一段人所熟知的议论,说道:
       人第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5]
      这里明显可以看出,胡文英是将《诗经》、《楚辞》、《庄子》三书贯穿打通,相互诠解。无论是经与子也好,诗与文也好,其平生所学总之不离《诗》、《骚》、《庄》三者左右。
      至于其治学途径,至少从形式上看,似乎不离文章家法。按自清初以降,学者以文章家法诠解《庄子》的甚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林云铭《庄子因》(康熙二年)、宣颖《南华经解》(康熙六十年)、胡文英《庄子独见》(乾隆十七年)、陆树芝《庄子雪》(嘉庆元年)等诸家。诸书往往有注有评,不仅解题解字,也解句解章解篇。特别是《庄子因》附有《庄子总论》和《庄子杂说》,《南华经解》附有《解庄小言》,《庄子雪》附有《读庄子(杂说)》,而《庄子独见》也附有《庄子论略》和《读庄针度》,数条不等,而精粹绝伦,为后世读《庄》者开一境界。(近人朱文熊《庄子新义》附《读庄余论》二十八则,最得其要。)
      但胡文英的文章家法,在诸人之间,亦自有其独特之处,其精神意向每每兼得今古文、汉宋学之长。按上古学术经晚周至于秦汉,实已发生绝大变故。经学在虞夏商周四代本是一种活的学问,并且经史合一、官师合一、政道合一,而秦汉以后宗法、封建皆坏,世官世畴制度即无所附丽,再加秦火一劫,典章大量遗失。世畴之学的主体乃在于口耳相传,文字并不赖以表达全部,而至于两汉,即残编败简亦罕有存者,河间献王诸人致力搜讨,于是有古文家之学,讲求章句训诂,主张实事求是。因而古文家学正是先王之陈迹糟粕,但却是两汉不得不有的一番局面。今文家学本口耳相传,讲求微言大义,但在两汉却不得不转而依赖文字,写定汉隶以图延续。故大抵而言,汉今古文家各有所长,又皆出于不得已。治世故须汉学为多,衰世故须宋学为多。古文家之章句训诂为必不可无之学术依据,而既达此基,则今文家之大义自宜高出古文家一重境界。(清人所称之“汉学”多承古文家,所称之“宋学”多承今文家。近代有今古文之争,于今古两派家法之所长不能兼通,所以并不能真正了解今古文精神,其中“新今文”一派尤其面目可憎。)由此反观胡文英所著述,其精神意向可谓是真正融贯着今古文家的真髓,一方面以古文家训诂之法解经解子,一方面籀读文章而求作者之本旨。
      如《庄子独见》所附二篇,《庄子论略》论庄周其人,《读庄针度》论庄周其书。《庄子论略》起首一则即驳后人论庄“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求,何从窥其寄托”,《读庄针度》劈头一句即论“读《庄子》须是穷理”,谓有“口不能言”、“以心相印”。[5]可见其止足之处已然超越通常所谓评注家与文章家之上。
      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十二卷,貌似古文家法,其实命意在于解经。类如《武阳志余》卷七则引《经籍录》评《诗经逢原》所说:“是书不载经文,杂记论《诗》之语,凡九十七条,颇驳《小序》与《集传》。”又引《经籍录》评《诗疏补遗》说:“是书好以后世俚俗语释《经》,间有考证。”[3]《庄子独见•�箧篇》“种种之民”,胡文英注:“今吴楚谚言朴实者,谓之‘种种打种种’”[5],亦同。
      三、独到细微的读《庄》要领
      胡文英《庄子独见》一书,既有对《庄子》其人其书的通透认识,又富有文学美感。如《庄子独见》对《逍遥游》的总结“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善读者要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数语,既得方法要领,又见文章之美。
      其《庄子论略》十条,对庄子的个人性情做了精到的概括性描述,除前引之外,如说:“庄子是全副才情。”“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每多愤世嫉邪之谈,又喜欢讥诮出名大户”。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胡文英对庄子其人有深度的共鸣。
      其《读庄针度》八条,讲读《庄》要领,除前引之外,又说“读庄子须把心收得细如游丝”,“读庄子须把眼界放活”,“读庄子须笑谈鼓舞以读之”,“读庄子要如演杂剧一般”,“读庄子须用一路没要紧的工夫对付他”,“读庄子须善用照法正照之”,“读庄子要浅者深之,深者浅之”,讲到读《庄子》要心细、眼活,不能死读。由此可见胡文英的读《庄》视角确实有其独到而细微的深切体会。
      关于《庄子》正文,胡文英更是有很多非凡见解,探寻其渊源,大抵皆根底于《诗》、《骚》而来,融汇道家与经学理学而为一体。譬如:
      评《大宗师篇》副墨之子、洛诵之孙及瞻明、聂许、需役、于讴、玄冥、参寥、疑始一节,说:“从空撰出许多名目,要亦是身体力行过来。”
      评《应帝王篇》“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欲窦尽开,则天良全灭也。”
      评《庚桑楚篇》“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说:“无物不有此道,故为宇;无时不有此道,故为宙。”
      评《天下篇》“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说:“神降明出,先天之道术,天人以下体之也。圣生王成,后天之道术,圣人以下体之也。”[5]
      自来论《庄》者向无此等评语,其卓绝独步,可见一斑。
      关于胡文英的心学、心机,王鸣盛早有知觉,其《屈骚指掌•王序》曾提出一问,说道:
      质余为人甚修饰,绝不类庄周放旷;而屈大夫者,放逐烦懑,词多郁伊,若质余则行高而心宽,伏处自适,弹琴咏歌,其闲居则嘿嘿然,行于道途则循循然,夫何离忧之有哉?[7]
      既然注者的气质不似庄周、阅历不似屈原,那么千载而下,如何可以相通?究竟取径何由?
      “独见”的书名,取自《庄子•天地篇》“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见和焉”一语。作者之宗旨与自期,即此可知。
      �
      参考文献:�
      [1]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 陈真.《吴下方言考》的作者胡文英[J].辞书研究,1984,(1).�
      [3] [光绪]武阳志余[Z].清光绪十四年活字本.�
      [4] 光绪武进阳湖县志[Z].光绪五年刻本.�
      [5] 胡文英.庄子独见[Z].清乾隆十七年三多斋刊本.�
      [6] [道光]肇庆府志[Z].清道光十三年修,光绪二年重刊本.�
      [7] 胡文英.屈骚指掌[Z].清乾隆五十一年刻本.�
      [8] 胡文英.吴下方言考[Z].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9] 胡文英.诗经逢原[Z].清乾隆间刻本.�(责任编辑:平 白)
      �On HU Wen-ying and His Interpretations to Zhuangzi
      
      LI Hua-lei,ZHANG Jing-hua �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Yongzhou,Hunan 425100,China)
      
      Abstract: From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there were various books offering comments on Zhuangz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which brought the study of Zhuangzi to a new stage,esp.Zhuangziyin by LIN Yun-ming,Nanhuajingjie by Xuan Ying,Zhuangzidujian by Hu Wen-ying,and Zhuangzixue by LU Shu-zhi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ones.Scholar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Zhuangzidujian and its author Hu Wen-ying.This thesis has sorted out the biographical literature of Hu Wen-ying,and intended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urpose of his book Zhuangzidujian. �Key words: Hu Wen-ying;biographical literature;discourse analysis
      

    推荐访问:庄子 胡文英 胡文英与《庄子独见》 庄子独见txt下载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