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国外对于西南联大研究文献 对西南联大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研究

    时间:2020-02-21 11:56: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总结。本文从课程和教学层面着手,探索西南联大如何在先进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有序的教学管理,并分析其对于我国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11-03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它集结了当时国内最著名三所大学的顶尖教授学者,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许多成为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西南联大办学的成功经验一直吸引着后人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据调查显示:“研究杰出人物(联大教授)、校歌校训碑文、史料、大学制度、人才培养、办学实践和联大精神等,是国内西南联大研究界较为关注的热点论题,而系科建设、历史贡献、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1]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又是教学赖以开展的依据。所以,本文试图从西南联大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入手,?研究西南联大在这两方面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培养通才的育人理念
      一所学校的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怎样实施,都是以其办学者的育人理念为指导的。深究西南联大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样也是源于它先进的的育人理念――培养通才。
      联大九年,实际主持校务的是原清华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他极力提倡通才教育的办学理念。从他的《大学一解》一文中,可以具体了解到他关于通才教育的精辟见解:“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曰通识者,亦曰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于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2]即他认为自然、社会、人文科学内部有联系和相通之处,通才教育即是提倡在高等教育阶段,让学生广泛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受到“知类通达”的训练,从而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专业工作,又能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适应通才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
      1.注重基础
      首先是对基础课程设置严格把关。每门课设置前都要经过认真的讨论和严格的论证。在基础课中,共同必修课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各院系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由系主任制定后交由校务会议审查通过,课程才能开设。其次由名师讲授基础课。为了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力量,西南联大绝大部分课程都由知名教授参加任课,即使是大一国文、大一英语等这种全校性的班次较多的课程,也不例外。第三对基础课要求严格。除了开课授课的要求外,对于基础课的考核也非常严格。联大规定:“所有必修课程不及格不能补考,必须重修。如果隔一年再修习,即使及格也不给学分。有些专业基础课有连续性,先行课程不及格,不得修读后续课程。”[3]想完成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并随班升级按时毕业,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2.注重学科的交叉性
      西南联大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的交叉性非常明显。首先,共同必修课的结构体现了文理渗透的特色。例如,各院系的学生必修国文、英文和中国通史。文学院、法商学院和师范学院的学生还须在在普通数学、普通物理、普通生物学、普通化学等自然科学中选习一门。理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须选学一门社会科学和两门非本系的自然科学课。
      其次,院系内部课程结构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西南联大共五个学院,26个学系,下面没有具体细分到专业,这是与培养通才的育人理念相符的。每个系相当于今天的院,如国文学系、土木工程系、生物学系、经济学系、法律学系,等等。每个系内部所学知识面非常宽阔,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并触类旁通。
      3.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梅贻琦教授在《大学一解》中还提出:“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2]由此可见,梅贻琦所提倡的通才是指向社会的,是为社会所需的,所以西南联大在课程设置上也注重与社会保持紧密关系,体现它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如理工科为适应战时环境增开了一些配合军事需要的课程,如堡垒工程、要塞建筑、军事运输军用结构等。在文科方面,身处西南边陲,师生因地制宜,他们对云南的气象、人文、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抗战中的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如赵九章、李宪之进行边疆气候问题研究,写出了《大气漩涡运动》、《台风预报法》等著作和论文。[4]
      三、通才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管理
      1.学分制保证了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积累
      西南联大实行学分制,还规定学生在校必须学习四年(师范学院为5年),因此又称为学年制兼学分制。每学期每周授课1学时的课程为一学分,实习或实验2~3学时算一学分,学生每学期所选课程以17学分为准,不得少于14学分,也不得超过20学分(经特批可超过)。学生在4年中修满132学分,党义、体育、军事训练及格,缴清规定之一切费用,经审查合格,方得毕业,并授予学士学位(毕业论文2学分,作为必修科目选习)。[3]实行这种学分制,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促使学生去认真学习各种必修课和选修课。另外,由于教授们的要求也严格,所以想要按时完成学业,学生必须认真努力。这样下来,在联大学习了四年之后的学生都会有紧张而充实之感。
      2.灵活的选课制照顾学生兴趣贯通文理
      为了配合这种学分制,西南联大进一步实行选课制,并把它切实落到了实处。在学生必须修满的132个学分中,选修课占的比重非常大,如在文学院,必修课为50学分,选修课为86学分。其它学院虽然在比重上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选修课的比重大于必修课。据初略统计,联大教师九年来开设的课程,多达1600多门(重复的课程不计)。在这1600多门课中,选修课至少在800门以上。西南联大的选课制有一个特色就是选修课程没有专业和院系的限制,文科学生都可以选修理工科的课程,这种制度把通才教育贯通文理的意识能落实地恰到好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方向和兴趣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度较大的个性选择,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放的旁听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素质
      可是选修制也有人数和学分的限制,这对于一些想在专业上得到更加广阔发展的学生来说未免不是一个束缚。但是,西南联大还有另外一种制度,让这些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即旁听制。不需要审批,不需要完成作业,没有考试,完全自由。而且西南联大继承战前北大的传统,也向社会开放,一切有轰动效应的课程,旁听者十分踊跃,窗外都挤满了人。在联大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学生们如果选不上自己心仪的课,就会去旁听,同样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这种极度自由又充满着学术气氛的环境,使学生在知识上融会贯通,自由驰骋。
      学分制、选课制、旁听制这三种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既很好地完成了专业学习,又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四、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启示
      1.树立专中求通的育人理念
      “通才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强调学生拥有宽广的知识面,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专才教育强调以专业为中心,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强调人才的专业性、技能性、职业性。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南联大虽然贯彻的是通才教育的理念,实际在注重学生知识广博的基础上,也没放松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既需要有技艺精深的应用型人才,也要有综合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所以高等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时也要注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专中求通,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2.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
      一所大学的课程设置直接体现着这所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办学特色。总结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能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首先,重视基础课给学生以宏观的通识。先让刚进大学的学生获取知识,受到扎实严格的基础训练,培养他们的专业发展意向和严谨的学风。然后,再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来确定各自发展的方向。其次,进行学科之间交叉,而不是把专业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使学生不止学习自身专业的知识,相关的、类属的、边缘的知识都能学习到,又加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
      学分制和选课制能够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以开出大量的、高质量的选修课为前提的,选修课多为学科交叉、加深加宽学生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面的学科课程。由于师资数量有限,要求教师必须一人开多课,一课多人开。这就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促使他们不断钻研业务,提高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以便开出高质量、受欢迎的选修课供学生学习。
      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有选择修习课程的权利,使学生可以在课程计划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又可以设计和规划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借鉴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建立多样化课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西南联大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珠,但是它的炫目光彩依旧闪烁在今人的头脑中。它在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对它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发展,除了继承还需要发展和创新,我们应该争取比西南联大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伊继东,冯用军.中国西南联大研究三十年(1978~2008)――一种词频计量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喜旺.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联大 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 对西南联大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研究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课程教学研究所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