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好学生课堂达标_如何组织好学生课堂上的分组讨论

    时间:2019-02-03 03:23: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较行之有效的承载体;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之一,又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促进合作交流,课堂讨论是最恰当的选择,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最优。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分组讨论 最优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要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除了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这样做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无疑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较行之有效的承载体;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学习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活动之一,又是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课堂讨论是最恰当的选择,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最优。虽然我对分组讨论学习这种教学组织活动并不陌生,但分组讨论学习操作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此外,我听了本校的同事和校外的老师一些课后,感觉到他们运用这一教学活动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里我就分组讨论学习,结合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
      很多课堂上,每当教师一宣布讨论,一些同学便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时而低声细语,像倾吐心声;时而粗犷雄壮,像抒发豪情。仔细一听,有的学生所叙所议、所论所抒,全是我行我素、各自为政,与讨论题目风马牛不相及。天南海北的高谈阔论占去了宝贵的学习时间,甚为可惜。几分钟过去了,问题还是问题,没得到实质性解决。为什么课堂讨论会出现这种状况?通过反思,其中原因自然会明。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进取心态,坐在教室里,寂寞难耐。一有“自由”机会,尽展游说天才,天上、地下、人间,无不奇异精彩。有的学生性格外向,喜欢表现自己。对问题满足一知半解,哗众取宠,以宠求悦。有的学生生性内向,对问题不达深思熟虑程度,绝不轻开尊口。譬如,我听过一节课:物理的《连通器》,第一次分组讨论是前半节课,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生活中常见的模型,出现了你争我吵、互不相让的情况,课堂气氛可以说是非常活跃。当然在这节课上也存在一言不发、作沉默状的学生。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好好把握。
      另外,我认为教师自身也有问题:讨论前没给学生思考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要学生马上发表意见。岂不为难?学生需要独立思考、体会、感悟,需要时间和空间,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有了自己的想法,才会有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源泉。因此,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交流讨论时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迸发和涌现。
      二
      由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而导致原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得不在其他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一点,我认为是广大同仁们还没有完全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走出来,本来就不应该设计那么多的内容在45分钟内完成,学生也不可能完成,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广大教师应该正视这个现实的问题,并做出选择。比如,在那次物理的《连通器》的公开课上,教师组织的第二次分组讨论的时间是后半节课,内容是分两部分讨论简易连通器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原理,同学们兴趣浓厚,积极参加讨论,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积极在黑板上展示草图,不亦乐乎,在快乐中体会了理论与实践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三
      课堂讨论最优化的形式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组织学生讨论的形式多样,有的是同桌进行,有的人数过多,有的没有明显的组织,有的显得虚假些(全体起立参与讨论),当然大多教师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没有小组,就形成不了团队精神,讨论最终会流于形式,各自为政,失去实际的意义。我建议分组时,应按照合理搭配的原则,也就是说同一组的成员水平是不同的,采用优差搭配,积极的与不积极的搭配,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使组内成员达到最优配置。达到优生带动后进生,积极的学生带动不积极的学生,外向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的目的,使整个课堂形成健康的学习气氛。不同的小组,成员总体水平是比较一致的,不会相差太远,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竞争才会有意义。不会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使竞争失去意义。
      当然,每个小组的人数以6―8人为宜,太多、太少都不利于组内讨论。
      四
      在控制讨论过程中,有的教师缺乏宏观调控。控制讨论过程,是讨论课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讨论过程是指教师要紧紧围绕在设计的讨论课题中进行,同时要在学生各抒己见后,把绝大多数学生认识统一到正确的结论上来。为此,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密切注视争论双方观念交锋情况,掌握火候,适当引导争论围绕课题进行,即做好宏观调控。教师在课中的讨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是思考者,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或那种想法,他们想法偏离了问题没有,他们的想法是否合理,等等。
      这里,我建议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以实现恰当调控。
      1.教师必须明确课堂讨论的目的。
      2.教师必须营造好课堂讨论的氛围。
      3.教师必须选择好适合问题解决的课堂讨论方式。
      4.教师必须预测课堂讨论的效果。
      5.教师必须调控好课堂讨论的时间。
      6.教师必须反馈课堂讨论的效果。
      五
      在控制讨论过程中,有的教师没有充分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影响课堂的因素有许许多多,这也是课堂瞬息万变的重要原因。可能你觉得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妙不可言。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就有可能运转不过来,如果教师没有预设应对的策略,就会直接影响讨论的效果。在某学科一次公开课上,分组讨论之后,一个学生回答时故意说了些不着边际且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的内容,这时教师用一句婉转的语言顺利过渡,而没有像有的教师因为此事影响到本身和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这方面,要求教师灵活多变,使课堂最优化。
      总之,课堂分组讨论学习是必要的,它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课堂活动;它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课堂分组讨论学习必须组织好,让每一次讨论都能取得积极、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师.2011,(16).
      [2]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好学生 分组讨论 组织 课堂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