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注释――开启鉴赏古诗词的一把钥匙:小学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时间:2019-01-19 03:32:0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年来的高考诗词鉴赏题,大都附有一些"注解"。其类型大致有四种:一是词句注,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解释作品中难以理解的词句;二是作者注,此类注释用以交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经历、思想性格等;三是题目注,此类注释主要用来解说和诗词题目相关的内容;四是背景注,它主要用来交代写作时间,以及写作背景。
      命题人给出的"注释",常常提供了解题的相关信息。其作用大约有以下四方面。
      
      一、暗示作者思想性格。
      2007年高考福建卷的诗歌鉴赏题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元年(公元1275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两个都很重要。它们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其关键的信息是"家破人亡""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了作者谢枋得对元军怀有深仇大恨,具有忠贞不屈的节操。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期,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联系注释读诗句,第1小题便可迎刃而解:"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二、明确诗歌意象内涵。
      高考诗歌试题中相当一部分是词句注,除了疏通文意,有的还为诗歌意象作了揭示。2007年高考安徽卷要求鉴赏陈维崧的词《醉落魄・咏鹰》: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⑴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⑵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了帮助考生读懂这首较艰涩难懂的词作,命题人给出三个注释。虽然它们都是解释语句意思的,可注释②和③却明确诠释了诗歌中的意象:鹰形体矫健,飞行迅疾;词人年轻时意气风发、情豪志壮。不由得让人想起"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气概干云的"少年狂"苏轼。这两个注释对解答题目都大有帮助,联系"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分析"此际偏思汝"的"偏思"二字,第2题答案就可拟定为:"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词人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词人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揭示诗歌主题思想。
      词句注、作者注、题目注、背景注都是能够揭示诗歌主题思想的注释,考生要留心这一点。2007年高考江西卷诗歌鉴赏材料是两首都写到"伤心"的诗歌: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题目的注释意在告诉考生,两位作者都处在晚唐时期,不要忘了晚唐国势衰微的背景。此注第1题答案的落脚点――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也给第2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指向,其答案是: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四、提示试题答案内容。
      有趣的是,高考诗歌鉴赏的注释有时正是试题的"答案"。2007年高考北京卷要求鉴赏的是《诗经・周南・��》,全诗如下:"采采��,薄言采之。采采��,薄言有之。采采��,薄言掇之。采采��,薄言捋之。采采��,薄言�之。采采��,薄言�之。"注释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是唱的民歌"实际上已道出了题目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咏讽,"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的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同样,2007年高考重庆卷的试题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该套试卷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⑴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⑵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题中所给的注释"崇光:美艳的光彩",说明海棠具有光彩美艳的特点,该信息恰好是第一题第1问的一个答案要点,考生稍微分析"香雾空蒙月转廊"句,就会获得全部答案:前两句描写了海棠光彩正艳、香气正浓以及在月色下的朦胧美的特点。[注:笔者对参考答案有所修正。顺便提一下,第1题第二问的参考答案"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不当,是拟人还是比喻?或者二者兼有?笔者以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拟人!

    推荐访问:古诗词 注释 鉴赏 开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