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畲族祖地凤凰山_凤凰山“畲族祖祠”的文化价值

    时间:2019-01-12 03:2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全国70多万畲族同胞公认的始祖开基地、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曾经存在于凤凰山上的畲族祖祠无疑是祖地的根基所在畲族《高皇歌》中有“文武朝官都来送,送落凤凰大山宫”的诗句,在闽东霞浦的一个畲族村有这样的一对楹联:“徭咏不忘高帝力,鹏程欲溯凤凰踪”, 可见凤凰山在畲族同胞心目中的地位。基于史学界和畲族自身对凤凰山祖居地的认定,我们对畲族先祖在凤凰山区建祖祠事实加以考证。
      关键词:凤凰山;畲族;祖祠
      中图分类号:I1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3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各地对于畲族祖祠的记载,填补了在畲族文化研究上的空白。
      一、凤凰山是畲族的祖居地
      关于畲族的族源,按目前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外来说”与“土著说”两个大方面六种不同的观点。
      (一)“土著说”有三种不同观点
      1.畲瑶两族同源于武陵蛮;
      2.源于春秋战国的东夷一支,即徐夷;
      3.源于河南夷的一支,高辛氏的后裔。
      (二)“土著说”也有三种说法:
      1.是当地越人的后裔;
      2.南蛮种类;
      3.闽族后裔。
      尽管观点各异,但史学界都认为:“畲族先民在远比‘隋唐之际’早得多的汉晋时期就在潮州凤凰山劳动生息”。
      唐代初期,粤东地区是闽、粤、赣交界地畲族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畲族抵抗唐王朝的策源地和坚强后盾。畲族人民唐初抵抗唐王朝的斗争,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事件。陈元光同‘复起于潮’的‘蛮僚’作战是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
      从出土文物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畲族先民是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印纹陶文化的生产者。长期从事畲族文化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施联朱教授在《施联朱民族研究文集》中指出:“广东梅县畲坑一带种植一种旱稻‘畲禾’,这种旱稻耐旱早熟,适宜于‘刀耕火种’的初期农业耕作。创造印纹陶文化的主人,多数学者都认为就是古越族(见江南地区印纹陶问题学术研讨会纪要),并以此作为百越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印纹陶文化的发生、发展和衰落过程,同百越民族的兴衰历史正相符合。”
      在广东省内,特别是在广东东部地区,有数百处带有“畲”字的地名。这正好印证“畲蛮,岭海随处皆有之。”这一史实。可见唐宋时期在居住地分布范围之广。饶宗颐总纂的《潮州志》载:“岭东畲民向乏统计,今已同化汉人,未由调查,兹就各县乡村有畲者,表而出之,以觇其旧日分布�略。”乾隆版《潮州府志?都图》有“潮阳县;黄陇都;洪口畲、县(棉城)西南八十里。竹山都;内畲、县北三十五里,外畲、县北三十里。洋乌都;大畲、县西南八十里。”此四乡都是大乡,据说这四乡之居民都是宋末畲族首领陈懿(俗称陈家五虎之大兄)部下。
      众所周知,畲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加之历史原因,历来在被尊为官方主流文化的正史中,对有关畲族的记述,犹如凤毛麟角,且也多带偏见。自唐代早期畲民抗唐失败后,畲族先民就开始陆续和大量向闽、浙一带迁徙,留下来在凤凰山的人口不多。因而迄今为止,畲族对凤凰山祖居地的认同,是靠他们自己世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传统原生态文化,也即被视为野史的非主流民间文化。现聚居于全国各省的畲族,他们对与潮州凤凰山的渊源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都对潮州凤凰山怀着无限景仰的感情,犹有“谈凤起舞”的心态,在心坎上深深地嵌上凤凰山的烙印,称凤凰山为畲族的根。闽东各县雷姓的族谱中载:“徙居广东潮州府凤凰山”,“雷氏祖正礼公同审知入闽”,或“由粤入闽”等。《福州市畲族志》载:“福州地区畲族人民,先祖主要从畲族祖居地----广东省凤凰山区迁来。
      二、对畲族祖祠的探索
      我们在收集、研究凤凰山畲族文化中,深深地感受到凤凰山畲族文化历史悠久、多姿多彩、底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渗透、融合在潮州文化之中。各地目前编纂的“畲族志”和“畲族研究书系”及很多文章,都认定与潮州凤凰山畲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是一脉相连的。
      从畲族在汉晋时期就已聚居在凤凰山地区,而且在隋唐之际人多势众,与唐兵抗争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史实看,畲族在几千年中,在祖居地建有祖祠之说,是客观存在的,是符合历史的,是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如各地畲族保存的《祠志》所表达的“夫祠堂之设,所以尽报本追远之深心,尊祖敬宗,收族之遗意也”。
      在今闽东、浙南畲族各姓的族谱上,都明确记录了多位族人撰写的凤凰山大宗祠的文字与图案,可谓图文并茂。如署名为乾隆四十七年闽省宁化县人,时任浙江省学政的雷�谨录的《广东盘瓠氏铭志》,署名为嘉庆年间进士的蓝玉种、乾隆年间进士的钟李期、道光年间举人的雷声华等撰写的《广东盘瓠王祠志》。这几位族人在《祠志》中,都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建祠的经过及面貌。如:“……广东潮州府土地美广,驸马有大功勋,望乞封赐。帝准奏,差点军民三千并文武官员邓从成等,解运国家钱粮往广东潮州督造王府……”。“开宝十三年七月二十日(据查,为公元980年),敕修忠勇王祠……”。
      根据浙江省苍南县《雷氏宗谱》载清道光乙酉举人、候选知县雷声华的《祠志》得到证实:“凤凰山原有祠址与南京一脉相连,因世远年湮,祠宇倾圯,祖灵未妥,今族众捐资将凤凰山旧址重修”,其祠座向、规模、四至同其他族人所述相同,最后结语是“以为盘蓝雷钟四族永远同据”。由此,可证明凤凰山上畲族祖先建有原祠,而且还重修过。
      世居潮州的清道光丙午科举人雷嘉澍仕游至浙江,任建德正堂。其撰写的《广东盘瓠王祠志》尤为令人信服:“顾我盘蓝雷钟四姓大宗祠肇基于广东凤凰山,与南京一脉相连,建祠之地,即吾祖居址也”。《祠志》还详细地记述祠堂中供奉的盘瓠王、龙杖、公主及盘、蓝、雷、钟四姓的始祖。指明祖祠的规模和座向。“门庭竖以石柱,四周缭以墉垣,盘基巩固,结构绵深,丑山未向(即座东北向西南──笔者),计直二十四丈,横一十八丈,始奕乎伟观也”。同时又记述祠的方位。“夫我祖之祠宇镇会稽山之阴,凤凰山之下,面前诸峰,林壑尤美”,“祠后连山绝壑,长林古木”,“左望会稽山,右至七贤洞”7。正是有了宗谱对祖祠的记载,使凤凰山畲族祖祠深入人心,世代相传永不忘。时至今天,在接近占全国畲族人口五分之四的福建、浙江众多畲族人民心目中,他们都相信有一座畲族祖祠建于广东潮州凤凰山。族谱为这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宗谱中的祖祠,也许在规模、格局上与原貌有不尽相同之处,但我们坚信它并非凭空编造。因为族人深知宗谱的严肃性和传承性,他们绝不会脱离事实,以讹传讹,贻误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凤凰山畲族祖祠的真正存在,只是由于历史上的天灾或人祸所为,如遭自然灾害的袭击,或因畲民大量外迁后年久失修颓毁,或畲民不满朝廷的压迫,与之抗争时,如在抵抗唐、元兵的战争中,被官兵烧毁而已。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跑遍整个凤凰山区。最后在凤凰最高峰凤鸟髻的附近的一个叫金湖的地方,我们发现有一处相对平坦的开阔地。此地面积有近千亩,现为茶园。五十年代这里曾是公社放养牛群的地方,故也称为“牛寮”。
      “世居于斯”的雷嘉澍《祠志》对祖祠前后左右的“镇会稽山之阴,凤凰山之下”,“面前诸峰”、“观星顶之胜景”、“左望会稽山、右至七贤洞”、“文昌阁远远在目也”的描述,以及宗谱中所绘的忠勇王祠图来考证,笔者认为,祖祠的祠址位置,应该是座落在今凤凰山主峰大髻下面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此地比凤凰山最高点凤鸟髻低200多米,海拔高度当在1200米多点。
      金湖这地方,是今李工坑村雷姓畲族和石古坪一支房蓝姓畲族的祖居地。这个地方是一山坳,据周围环境判断,以前可能会深一点,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好象垫高了许多。两侧山体好象有塌崩的迹象。会不会是大跃进时期的改山造田运动做了这项工作不得而知。也正是因为垫高了,所以无法找到更直接的证据证明这里曾经有大型建筑物的存在。但是。如果按照雷嘉澍所写的《祠志》中对祖祠座向的描述,不难看出该地的位置是最为贴近的。从地形上看,建长二十四丈、横一十八丈,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祖祠绰绰有余。在那里可以与《祠志》中所指的“后至观星顶”、“会稽山”、“七贤洞”,因为“会稽山”和“七贤洞”与畲语培音山、七仙岽谐音。若天气晴朗时,在凤凰山上向南鸟瞰,一望无际,可谓极目楚天舒,整个潮汕的山河尽收眼底,潮州市区就象在脚下,近在咫尺,“文昌阁远远在目也”。
      综上所述,金湖的所处位置符合史料对祖祠描述的特点。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此地是最有可能建有畲族祖祠的所在地,也是重建畲族祖祠的最佳地点。
      三、对畲族祖祠的认识
      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其定居潮州的时间,远比汉人来得早。唐、宋以后汉人大规模向南迁徙至粤东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畲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个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相互交融、渗透、涵化,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潮州文化。
      在畲族同唱一首世代相传的长篇叙事诗的口头文学《高皇歌》中,我们可得到印证。“祖在广东凤凰山,七贤洞前起官厅,敕封代代官世袭,千古流传好名声。”清楚表明了畲族祖居潮州凤凰山,是古代潮州一带最有影响力的土著民族,畲族文化是潮州土著文化的主体。
      修建祖祠堂在畲族同胞的心目中的地位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宗族的组织实体,又是宗族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族人进行文化交流与教化的场所,对于流落他乡的同胞来说,是维系民族的根。
      潮州凤凰山畲族祖祠,是祖居地的坐标,它在畲族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自1985年在潮州召开全国“首届畲族史学术研讨会”以来,各地的畲族同胞多次组团来这里进行实地寻根考察,挖掘、收集和研究凤凰山畲族文化,为进一步研究畲族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祖居地没有一座他们心中的座标感到遗憾。重建畲族祖祠意义重大。
      (一)畲族人民的心中的座标
      畲族的民族意识浓厚,凝聚力强,豪爽坚韧,平等思想突出。他们不坐享其成。从护王不贪图皇室的荣华富贵,自愿放弃功名,到潮州凤凰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隐居生活可以看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畲族文化。
      全国70多万畲族同胞对于凤凰山这一畲族祖地的认同,在大程度上是对曾经存在的畲族祖祠的认同。盘瓠为国请缨抗番邦,功成名就之后,考虑的不是享受皇赐的荣华富贵,而是隐居偏远山区,自食其力。为解决生存矛盾向外迁徙。粤外的畲族同胞时刻关注发祥的发展,时有同胞到凤凰山寻根访祖。如果畲族祖祠能以实体的形态存在的话,那么对于维系畲族同胞的民族情缘将发挥其强大的维系功能。他们认为,祖居地有了祖祠,他们才能找到家的感觉,感到家的温暖。有家的孩子才不会像四处漂泊的浪子。来自闽、浙等居住地的畲族同胞谈到他们心中的祖词时那种振奋之情令人感动。表示对于祖祠,他们会举族年年过来参拜,让对祖居地的认同世代传下去,因为我们的的‘家’就在这里。
      (二)畲族文化研究的平台
      由于畲族这个民族的特殊性,很多东西的传承受到诸多限制,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由于历代正史对畲族的记载篇幅很少,有的且常带偏见,加上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对其自身的历史未能予以记录,靠是的口头传承,如歌言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极左路线的冲击下,凤凰山畲族仅存的文物、文献资料,如“家神牌”、“祖公藤”、祠堂公龛、神像等被毁坏。对畲族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急需一个平台,祖词的重建,无疑为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与弘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民族文化传承的阵地
      从唐、宋、明以来,封建王朝对畲族实行多次征剿,迫使畲族大多数被汉化,余下者有的飘荡流徙,有的隐族改姓,(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25页)深居穷乡僻壤,留下来居住凤凰山区的人口很少。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普及,更加速了凤凰山各畲族村的汉化程度。现在凤凰山区的八个畲族村中,只有凤坪、碗窑和李工坑三个村日常仍使用畲语交流。其它村中只有80岁以上老人才懂畲语,畲歌也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畲族祖地的文化保护迫在眉睫。祖词的重建,可赋予文化传承的功能,吸引各方畲族文化专家和学生,把畲族祖祠打造成畲族文化传承的阵地,为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四)畲族祖地文化品牌的强化
      潮州凤凰山是全国畲族公认的祖居地,因而潮州也就有了“畲族祖地”的美称。畲族同胞定居潮州的时间,远比汉人来得早。唐、宋以后汉人大规模向南迁徙至粤东地区,带来了中原文化。畲族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个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相互交融、渗透、涵化,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潮州文化。潮州文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典型的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潮州文化的鲜明特色来自畲族文化深厚的根基。在大力打造民族广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今天,畲族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得到进一步重视。畲族祖祠的重建对于打响潮州“畲族祖地”这一金字招牌,推动潮州经济文化发展,提升潮州作为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度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明史录,广东少数民族资料摘编,刘耀荃编,练铭志校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
      [2]饶宗颐总纂《潮州志[M].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5.
      [3]蒋炳钊.东南民族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4]郭志超.闽台民族史辩[M].黄山书社出版,2006.
      [5]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6]朱洪,姜永兴.广东畲族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7]朱洪,李筱文.广东畲族古籍资料汇编--图腾文化及其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8]游文良,雷楠、蓝瑞汤.凤凰山畲语[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9]雷楠,陈焕钧.凤凰山畲族文化[M].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海天出版社,2006.
      [10]石中坚,雷楠.畲族祖地文化新探[M].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8.

    推荐访问:畲族 凤凰山 价值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