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在路上垮掉的一代【浅析“垮掉的一代”小说《在路上》的社会意义】

    时间:2019-01-07 03:32: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小说《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奇迹。小说反叛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摒弃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追求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逃离物化的都市,寻找心灵的自由。
      关键词: 小说《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 精神自由
      
      《在路上》在整个文学史上是一个小小的传奇,作者杰克・凯鲁亚克在三个星期里近乎疯狂地在打字机前工作,完成了这部12万字的手稿,没有标点,也没有分行,拥挤在整整120英尺长的电传纸上。手稿在1951年完成,随后经过7年的修改,迂回,终于在1957年9月发表。虽然它是一部距今五十多年的文学经典,但它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再版,甚至被几度翻拍搬上大银幕,又成了电影界的经典剧本。由此可见,小说《在路上》不仅文学艺术价值独特,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部作品凸显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正值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与繁荣期,而政治日趋反动,因此社会处在剧烈动荡的时期。随着1947年“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出现,到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掀起,美国国内各种矛盾日益加剧:工人运动、黑人运动、民权运动等风起云涌,整个社会笼罩在压抑沉闷而又极度不安的气氛之下。历来以公民无时无刻不在的自由而骄傲的美国人开始感受到威胁。同时,物质的繁荣和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精神空虚形成巨大的落差,传统的道德与价值观已不能说明战后这个荒诞的世界,一切都被商品化,社会完全被恐惧和陈腐思想所统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批的青年对美国的社会现实不满,但迫于反动高压政治,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示抗议。他们藐视传统观念,行为离经叛道,长期浪迹于社会底层,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圈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批富有反抗精神,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起冲击的作家及文学作品,形成了所谓的“垮掉的一代”,《在路上》成为其中最为代表性的著作。
      “垮掉的一代”作品的文学根基源远流长,它们继承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恩历险记》开创的美国文学描写流浪生活的传统,小说主人公为逃避污浊的环境而四处漫游,寻找自由。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主人公毫不隐晦地谈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自我剖析。而在《在路上》中,主人公萨尔的流浪与传统流浪汉小说中主人公不同,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游走,不仅仅是物质追求,而是通过主人公等人的公路之旅,体现了他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也包含了对社会的反叛,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一群年轻人将自己放逐到无尽的高速公路上不停地飞驰奔波,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生活狂放不羁;他们追求自由,渴望从传统的因循守旧中解放,他们通过各种体验来探究生活真谛;流浪的实际目的地并不真正重要,重要的是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力图散发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他们以没完没了的奔波逃离被物化了的都市,流浪在坚硬的公路上,寻找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在小说中,作者记录了流浪汉们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对所谓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对社会生活的困惑不满乃至厌倦。这些在路上的流浪汉们对政治不闻不问,摒弃一切传统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只追求无拘无束地自我表达,他们酗酒纵欲、吸毒、赞同同性恋,在高速路上飞奔来排遣内心的孤寂,逃离都市,寻找心灵的自由。《在路上》的主人公们在二战后如此经济繁荣而政治压抑思想沉闷的氛围下,用“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来表明他们对当时在中产阶级体面阶层中已根深蒂固的“美国梦”的厌恶。
      在小说的开始,主人公就告诉读者他对西部的憧憬:
      我听到一声新的召唤,眼前是新的地平线。
      西部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代表了主人公的一种模糊的梦想。主人公带着对西部的眷恋,多次往返,他相信在旅途的某处,会发生一切,准能有大收获。所以“我们”应该停止废话,立即采取这个时代最光荣的行动,那就是“走”。在小说中,萨尔第一次去丹佛与迪安他们会合时,在内不拉斯公路搭上一辆货车,车上有两个来自俄亥俄州的小伙子,他们说这个夏天要游遍美国,现在正要去洛衫矶。“去那儿干什么?”“干吗?我们也说不准,这不用操心。”可见,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
      “在路上”,“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当汽车越过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州界,萨尔在大荒漠上空一大团燃烧般的金色云彩中,看到上帝若隐若现。上帝似乎指着他说:“过了大漠继续向前,你就将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了。”对于小说主人公们来说,道路就是生活。从作者的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在路上》作为流浪汉小说,流浪在作品中已经作为一种精神追求而存在。作品所宣扬的是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的波希米亚理念。
      尽管《在路上》与五十年前一代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它同样触及了之后一代代青年人的共通情感。很多时候,现代人都想像杰克・凯鲁亚克一样,有着一样异化、不安的心态。在日益追求物质并且无条件地迷失在物质社会中时,人们潜意识里最渴求的是心灵和行动的自由,逃出钢铁丛林筑起的都市,自由行走“在路上”;而真正能像凯鲁亚克这般地漫游,还需要胆量、时间、心志和勇气,于是“在路上”已成为人们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梦想,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和情结。
      
      参考文献:
      [1]Kerouac,Jack.On the Road.New York:Penguin Books, 1956.
      [2]Swartz,Omar.The View from On the Road.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9.

    推荐访问:浅析 垮掉 路上 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