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庙号 尊号 年号 谥号 谥号・庙号・年号・尊号

    时间:2018-12-24 03:19: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详尽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尊号的差异,并以案例加以说明,以飨读者。   关键词:谥号 庙号 年号 尊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1)(历史部分)
      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此题四个选项:A为自称;B为谥号;C为庙号;D为年号。
      故正确答案B。
      此题通过给学生一组材料,创设一种新情境,把重要的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考查,谥号、庙号、年号是现行教材没有明确表述的,是一些学生陌生的内容,所以得分特低,主要是人文综合素养不足,知识学得过死,视野太窄。
      此题实际上要求学生“通过内化的历史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它反映了课程观正在逐步取代教材观,而课程观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类、世界,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功夫既在书内,又在书外,必须教育学生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尽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顿悟”,形成能力。
      中国古代,皇帝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那么什么是谥号、庙号、年号、尊号?如汉武帝就是谥号,唐太宗就是庙号,清康熙帝就是年号。
      秦始皇的“始皇”是个称呼,并非谥号。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姓嬴,名政,公元前230―221年,他通过兼并战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致万世,代代承袭。
      汉武帝的“武帝”是个谥号:“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界的威胁,是一位“尚武”的皇帝。准确地讲,刘彻谥“武”。
      谥或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唐的“太宗”就是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止于清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清康熙皇帝的“康熙”就是年号。谥号是后人给前任皇帝加的,年号是现任皇帝自己制定自己用的。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现在也指公元纪年为年号。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间长短,都是既不改元,又无年号,一元到底,概称某某帝的某某年。王号纪年比年号纪年方便一些。彼时,承袭王位者,也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周武王元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帝王们出于政治的需要,便逐渐改变了纪年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年号实行后,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号”,即称为改元,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为止。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辛亥革命后,所用的民国岁次和袁世凯的“洪宪”仍留有年号的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徽号”都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如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王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康熙皇帝全部称号为“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除了庙号“圣祖”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一般来说,对隋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文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在某些特定场合,也称其全部名号,即庙号、尊号、谥号的合称,如前述康熙的名号,遇到这种全称,应注意区分其庙号、尊号和谥号。

    推荐访问:庙号 尊号 谥号 年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