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与不断变化的保护主义

    时间:2021-02-27 00:02: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2008年经济危机与全球保护主义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短期和中期的视野下,持续的全球化以及逐渐清晰的区域和全球治理并没有导致传统保护主义的加剧,但是由跨国公司引起的保护主义的新形式可能会日益明显。
      关键词:全球化保护主义全球生产网络
      一、注重实效的全球化
      表1通过对TNCs的作用分析简单反应映出全球化及其影响。
      表1的数据表明,TNCs的外国分支机构的全球销售额占名义全球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产品和服务全球出口额的1.74倍。这些数据和比例意味着如今超过50%的商品是由TNCs通过其位于不同国家的外国分支机构生产的。同时,TNCs分支机构的全球销售额几乎是产品和服务全球出口额的两倍,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出口在短时期内的快速消失,而是说明日益增加的生产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存在情况重新配置其生产力。TNCs外国分支机构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性由于其进行了世界上超过1/3的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而增强。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今的世界经济主要是一些全球级玩家(即,TNCs)的利益分配,其次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那些世界或地区强国)的利益分配。实际上,在全球的各个国家仍然存在一些本地生产者,而其中也不乏一些规模足够强大以至于能够提出保护主张的企业,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本国保护主义者的声明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由TNCs来表达这种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道国政府只是用来捍卫跨国公司利益的工具。
      全球化使得保护主义变得困难不仅仅是因为外国所有权的存在,电子产品、汽车或其他产品上最终使用的零部件可以在世界各地生产,这种错综复杂的生产网络也会对保护主义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贸易赤字(见表2)。
      表2所反映的事实表明,由于附加值的存在,国际生产网络要求必须使用新的计量方法以保证更准确地对贸易额进行统计。贸易中的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统计概念(比如,“原产地”或“居民与非居民”),而且还会对包括贸易协商在内的贸易政策问题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贸易争端和反倾销措施)。谁为谁生产或谁被保护等问题将在适当情况下由符合事实的历史贸易数据决定。
      二、经济危机与保护主义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当时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恐慌,即担心这次危机将导致保护主义措施数量增加,并且会影响国际贸易,从而进一步使危机加剧。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经济危机确实引起了保护主义措施数量上的一定程度的增加。通过对2008年10月以来的31个国家的保护主义措施生效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国家存在保护主义措施数量较多的情况,如阿根廷、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和中国,在这些国家中,除了阿根廷以外其他国家也没有大量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更值得关注的是潜在的贸易管制措施的分布情况,从2008年10月开始生效的424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仅阿根廷一国就有104项,俄罗斯71项;同一时期的美国有7项,日本5项,加拿大5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个别国家存在保护加剧的问题而不能说全世界都存在这个现象。我们还会注意到在众多的新生效的保护主义措施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少数几个国家筑起的边境壁垒。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存在着激励和其他一些手段,那是私人部门向政府寻求的帮助。
      由WTO、OECD和UNCTAD联合更新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受新贸易管制措施的累计影响仅有2%的水平,虽然这种影响呈上升趋势但全球贸易的整体趋势仍然是上升的。此外,WTO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后的保护行为呈大规模下降的趋势。因此,与常识观念相反,此次危机并没有造成诸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措施使用数量上的大规模增加。
      三、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保护主义
      传统意义上的保护主义是指政府限制和约束国际贸易,从而通过国际竞争达到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目的的行为和政策。典型的保护主义形式包括进口关税、配额、对本国产业的补贴或关税减让和国家直接干预等。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一些监管机构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决定扩大保护主义措施涵盖的范围,但这种与全球化的内在特征密切相关的保护主义措施涵盖范围的扩大容易使情况变得复杂化。来自GTA的研究人员已宣布将紧急救助措施纳入保护主义措施的范围,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真正实施。类似这样的一种广义的解释导致了保护主义措施惊人的数据统计。
      (一)紧急救助措施
      在汽车产业、金融服务和其他领域是否应该使用紧急救助措施一直存在争议。因为由政府提供的资金并不以保护竞争中的银行或汽车生产商为目的,而是为了避免经济体自身失控。在大规模救助的情况下,受扶持企业的操作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向大型银行或汽车生产企业注入资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对各自经济体造成濒临破产的严重影响。紧急救助措施看起来很像保护主义措施,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不属于保护主义措施的范畴。
      (二)与产业政策相关的保护措施
      政府应对危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点关注国内政策而非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的政府干预(特别是对资本和产品市场的干预)往往只与两个主要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大规模的紧急救助和补贴,另一方面是财政政策(通常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这种与产业政策相关的保护措施导致了对保护主义认识上的改变,即从边境壁垒到非边境壁垒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是从与贸易相关的措施向整体经济措施的转变。从这一新的层面来看,广义的保护主义并不单纯指贸易保护,而是指经济保护,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比如“金砖国家”或阿根廷)。
      (三)金融保护主义
      金融保护主义是金融全球化的伴生物。广义的金融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限制金融服务进口、促进金融服务出口,以保护本国金融产业,提高本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行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出台了史无前例的救市措施,其中部分措施明显地或隐含地包括了金融保护主义条款,比如发达国家提出的“买本国货、用本国人、救本国机构”措施。

    推荐访问:保护主义 经济危机 变化 世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