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天才的八种的思维方式_英汉翻译理论的整合思维研究――语篇信息性研究

    时间:2018-12-23 19:53: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1世纪国际发展日新月异,东西方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广泛而又深入的交流,进行着优势互补,进行着整合。英汉翻译理论研究在新世纪的发展也应顺应潮流。本文试图从语篇信息性这一语篇特征入手,从整合的角度来探讨英汉翻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语篇信息性 整合 英汉翻译理论
      
      引言
      
      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尤其以均源于西方的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最为突出,两大理论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因此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同时由于英汉翻译涉及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在两种语言的互译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现实困难。因此不论从翻译理论本身出发还是从英汉翻译所处的现实环境来看,英汉翻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必要对不同的翻译理论进行整合,进行优势互补。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语篇信息性的角度来探讨其可能性。
      
      一、东西文化的特殊性对英汉翻译整合思维的特殊要求
      
      翻译的过程是文化交际的过程,是两种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过分突出某一种文化的地位或弱化另一种文化都是不利于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努力做到翻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任何翻译理论如果不遵守这一原则,都不会在实践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大多数翻译理论起源于西方,由于西方社会在文化上有较大的趋同性,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不同时代的文艺思潮都是相互影响的、彼此渗透的,不同语言之间有着较大的亲缘性,不同语言有着类似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结构主义在西方思想上统治了那么多年。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即使译者的作用缺省了,也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平等交流。而英汉翻译则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汉文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小,所以汉文化是相对独立的,因此东西方语言结构差别就很大。过多地遵守原文语言结构或译文语言结构都会影响两种文化的交流。鉴于东西方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翻译理论,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理论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进行理论整合。
      
      二、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的优势与不足
      
      语言学派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语言学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强、理论立足高的特点,而翻译理论研究多为经验式研究,因此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宠儿。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研究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但是翻译活动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操作,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际交流活动,涉及到一系列的超语言范畴,涉及到语言外其他的文化系统。语言学派最初的弱点就在于它只注重原文和译文在语言上的对等,而忽视了话语的交际功能以及翻译活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有见树不见林之虞。近二十年来语言学派开始注重研究话语层面上的等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期研究的缺陷。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因此也经历了从形式对等到动态对等再到近年的语用对等等不同的阶段。但是由于对等理论源于西方同一语系亲缘语种之间,因此在英汉这种源于不同语系的语际翻译的指导还是存在着不足。因为到目前为止,语言学派的不同的翻译理论都没有脱离以原文本为中心的思想,翻译过程中作者和译者的地位一目了然,无论译者的地位如何接近作者还是明显低于译者地位,从而也使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也失去了平等,这是很不利于两种文化之间交流。
      文化学派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此期间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哲学思潮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它席卷西方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文化领域,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思想空间,因此也促成了多元文化研究的崛起。给教条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的发展吹进了一股新风。深受这场思想变革影响,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突破了以往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翻译理论定式,更大发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动性,译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然而由于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的发展过于突出译者的地位,也会使两种文化在交际中失去了应有的平衡。例如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就过于强调译者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不是被动的接受与传递,而是主动的把握与处理,翻译就是编辑与改写。而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则更是大大地提高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地位,强调译者对原文的恣意占有与摆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语言学派还是文化学派,只要其翻译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使两种文化失去了平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尤其是对于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
      
      三、语篇信息性符合英汉翻译理论整合思维
      
      近年来,由于语篇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派的语篇翻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语篇十分强调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一些传统语言学难以解决的翻译问题,例如文体、修辞等等,在语篇层次上有了系统的解决途径。其中衔接――连贯研究就一直是许多翻译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其实不难看出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的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合理完善。但是对于英汉翻译实践的指导,语篇研究的衔接-连贯理论还是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衔接――连贯理论旨在研究语篇各组成部分在意义上的相互关系,基本上是语义学层次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文本当中的意义。换句话说,衔接――连贯理论研究还是以原作文本为中心的,还是突出了文化交流过程中原作文化的强势地位。而语篇信息性(衔接、连贯、信息性、意向性、可及性、语境性、和互文性一起构成语篇的七大特征)则不同,它是语篇信息的集合,它的价值更多取决于信息传递中交际者的客观解读能力和主观解读愿望。同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信息价值则会因人而异。不难看出语篇信息性体现着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依赖于语言运用中语言接受者对意义的解读。语言接受者永远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交际场景,他们会随焦急的场景变化和自己主观动机来调整对原文意义的解读和传递。它将翻译的中心从静态的文本转移到了动态的信息传递上。
      就英汉翻译理论的整合思维而言,语篇信息性研究符合要求。语篇信息性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程度地发挥译者的主观性。从语篇的衔接-连贯到语篇信息性,虽然是同一理论框架的微调,但对英汉翻译理论研究而言却意义非凡。因为这一调整肯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翻译由文本中心主义向译者中心主义过渡,要求翻译过程中以文本为基础,强调译者对文本意义的合理操纵。当然这一调整也是对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理论的一次整合,进行了优势互补。语篇研究来源于语言学派,强调对等侧重文本。而信息性研究则肯定译者的主观参与,符合文化学派的要求。因此英汉翻译理论的语篇信息性研究整合了两大翻译理论学派,进行了优势互补,也符合了东西方文化对英汉翻译理论的特殊要求。
      
      参考文献:
      [1]Bassnett,B.&Lefever,A.Constructur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苗兴伟.语篇的信息连贯[J].外语教学,2002,(2).
      [3]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张美芳.英汉翻译中的信息转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推荐访问:研究 思维 整合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