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效果 [关于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8-12-23 19:50: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对现阶段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 社区体育 和谐发展
      
      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就近就地开展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得到了一定的投入与发展,但据多项调查显示,社区体育工作许多地方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我国尚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投入物力财力全面建设社区体育体系。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实施过程中,高校体育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面向在校学生,而且要将学校的功能扩大化,去影响社会。那么依托高校体育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新型社区体育体系无疑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选择。本文从社区体育发展目前的现状、学校体育的优势、二者结合的互利局面来阐述这一选择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1.1 社区体育活动成员的分布情况
      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青年参加人数较少,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为了寻找生活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而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而一些学龄儿童大多由老年人照顾,因而随老年人一起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这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而广大中青年由于上班或上学处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时间上无法保障参加正常的社区活动,而且主观上也存在忽视社区体育活动的现象。
      1.2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分布情况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室外项目有散步、慢跑、武术、气功、舞蹈、门球等,室内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棋牌等。这些项目的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的特点十分明显,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锻炼思想是为了防病、治病和养生,而且这与我国社区体育的年龄分布中老年人占主流是相对应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点少,广大中青年缺乏参与意识,社区规划不合理,对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挖掘不够。据最新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小区的体育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被占用和挤掉,还有一些过于追求时尚而忽略了实用性。另外,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的影响,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严格的规则限制了小区内一般群众的参与,致使社区体育项目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3 社区体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 社区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组织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全国开展得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意识比较浓厚,社区服务功能较为健全,除发挥一般职能外,社区体育也开展得较为活跃。但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具有指导社区体育实践经验的人才匮乏,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整体的策划和战略性研究。
      1.3.2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杯水车薪
      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每年都在递增,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是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到目前为止,我国社区体育人口中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锻炼。
      1.3.3 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匮乏
      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其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1998年,全国仅有9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称号,约每7 077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00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只有14万人,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低。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为59.11%,而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达到98%。同时社区体协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体育组织出现的时间很短,街道办事处作为特有的直接领导部门刚刚涉足体育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由单位推荐的体育骨干分子、志愿者、离退休的体育工作者负责社区的体育组织、指导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且在我国由于尚未建立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就是对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任职资格者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2 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势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的投入与建造,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已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中国体育年鉴》有关体育场地的资料统计,学校系统每634人拥有一个体育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31倍。学校系统所占全国体育资源比例达67.17%,说明学校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体育资源远远高于其它系统。另外,社区与高校的师资状况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高校体育教师经过体育专业4年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习后,进入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娴熟地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体育锻炼。而社区的体育师资(社区体育辅导员)大部分是未经系统学习但有一技之长或从社会待业人员中应聘而来的。他们所缺乏的是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且他们具有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所以说社区体育的最佳捷径是依靠社区附近的大专院校。因为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高校体育设施齐全、人才济济、方法先进,与城市社区体育硬件薄弱、人才缺乏、方法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能把这些优势合理地投人到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1 健全的设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之外,仍有潜力可供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随之加强,有些高校拥有所在城市一流的,甚至全国一流的体育场馆。近几年来各高校都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在保障正常的教学训练之外,将体育场馆有偿对外开放,既满足了城市居民锻炼健身的需求,又解决了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说,高校能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设施保障。
      2.2 高校体育可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是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体育既能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的思想品德,并通过竞技体育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崇高的爱国热情。这些优良品德可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共建、毕业生进入社会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3 高校体育可促进体育人口增长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高校体育将为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做出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可以成为单位、社区的体育骨干;高校用相对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开放体育场馆为本地区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传授体育锻炼知识;高校作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体育竞赛等活动,可直接提高社区居民投身体育锻炼的热情。
      2.4 高校可为社区体育培养建设者和组织者
      高校可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对社区体育的人才匮乏进行补充和拉动。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体育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数百万的大学生,他们中多数融入了城市,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资源,如能很好地将这笔资源调动起来,开发出来,那么城市社区体育人才缺乏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从而加快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3 对高校参与社区体育的建议
      
      3.1 学校领导应该更新观念,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高效合理地获取和利用社区资源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要把社区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来抓;要鼓励师生依据自身专业所长,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要通过制定制度等措施引导师生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使其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和经营化。
      3.2 高校应主动与社区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街道办事处是基层社区的行政部门,社区体协是主管街道一级体育事业的横向体育联合组织,各种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辅导站是进行具体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居委会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在社区体育当中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高校体育可与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沟通合作。
      3.3 如何开发学校体育巨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虽然正处于成长发展中,但他们并不是在长成人才之后才为社会作出贡献,而是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锻炼成才的。高校的大学生大都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只要注意合理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是能够胜任大部分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何况,学生余暇时间相对较多,把其中一部分用来从事社区体育服务,既帮助了他人,也发展了自己,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发动学生投身于社区体育服务并不是制定一个制度或规定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进行社区体育服务。
      3.4 为操作上的方便,可采取以下形式:一种是以系部、专业或班级等正式单位为依托,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每单位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承担一定期限、数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责任,由单位成员依据自愿或轮流的方式来完成,其收益除付给服务者报酬外,用于系部、专业或班级建设;另一种形式是学校与社区组织以合同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对象,校方提供服务人员,收入归服务者个人所有;第三种是由师生自发组建的依据市场规律运行的俱乐部,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
      3.5 加强社区体育服务的研究和宣传。高校体育是进行社区体育研究的主阵地,但关于社区体育服务的专题研究还较少。社区体育服务当中面临的一些难题,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的体育学者们应给予足够重视。要做好社区体育服务的宣传工作,使全校师生懂得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兴趣与热情;要营造一种注重社会参与的氛围,克服重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轻视体育服务的倾向;对于那些在社区体育服务当中作出成就的个人和集体应予以大力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郭琼珠.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依托[J].福建体育科技,2004,(3):57-60.
      [2]葛馨.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15-16.
      [3]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N].中国体育报,2005:202-203.
      [4]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8.
      [5]李捷.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52-653.
      [6]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4.
      [7]戚俊娣.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4,(5):111-113.
      [8]支川.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29-31.
      [9]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23-26.
      [10]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体育 和谐发展 思考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