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对少年时期朱建华和刘翔的训练特征的研究】刘翔的外貌特征

    时间:2018-12-23 19:48: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少年时期朱建华和刘翔的训练是非常成功的,对他们少年时期训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优秀田径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特点,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少年时期 朱建华 刘翔 训练特征
      
      在我国,一些少年体校和中小学教练员为了使运动员在自己训练这一时期出成绩,完成比赛任务,过早地让少年运动员进行专项化训练。虽然,过早的专项化训练可以让少年运动员短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但结果造成了基础训练阶段基础不牢,技术不全面,防碍了专项提高阶段竞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揠苗助长式的训练,不仅会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使运动员过早出现运动损伤,迫使运动员过早地退出运动场。因此,对我国青少年训练规律进行研究,确立科学地训练指导思想,掌握青少年科学的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建华和刘翔是我国著名运动员,他们同是上海人,相同的水土,相同的人种,相同的年龄,辉煌的业绩也很相近[1]。他们在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绩与他们少年时期成功的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分析他们少年时期的训练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优秀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特点,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基础阶段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他们少年时期训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训练
      
      少年时期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阶段,如表1所示,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
      
      训练项目的循序渐进和竞赛项目的系列设置,为少年儿童基础训练阶段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有利于运动员打好基础,有利于进入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后大幅度地提高竞技水平。胡鸿飞在培养朱建华的过程中制订了科学的多年训练计划,朱建华的基础训练阶段长达六年(从10岁―15岁),如表2所示,前三年着重提高健康水平,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学习跳高基本技术;后三年则继续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以田径多项为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掌握完整的跳高技术。在6年的基础训练中,朱建华的基本技术掌握得很好,各项一般运动素质也都有相应的提高,但专项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朱建华16岁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后,胡鸿飞为朱建华制定了“在继续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专项素质和改进跳高技术”。这一阶段的转移,使朱建华的跳高成绩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
      
      (根据胡鸿飞1981年及其他材料编制)
      1996年9月,13岁的刘翔进入上海市二体校跨栏组训练。教练根据他的特点,注重刘翔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并注重结合他的年龄特征,在训练的准备活动中采用游戏、球类、自然条件追逐跑等形式提高训练的趣味性;通过体操、跳跃等练习和田径基础项目的教学训练来发展柔韧、协调、速度等素质。使刘翔在13―16岁的生长过程中,身体发育得很好,各项素质稳步提高,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3]。在技术训练中,注重改进跑的技术和学习跨栏动作,使刘翔在少年时期就形成了扎实的跨栏基本功。
      
      二、注重全面的技术训练
      
      胡鸿飞重视朱建华的基本技术训练,为了确保朱建华的技术训练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胡鸿飞将基本技术练习编成套,天天让朱建华反复练习,长年坚持,在三破世界纪录期间,朱建华的基本技术练习仍在坚持。在技术训练上,确立了以速度为前导,力求技术与力量的平衡,技术训练的重点放在抓好快速助跑和快速起跳结合上,使朱建华在少年时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本技术,朱建华在长期的技术训练中形成了“三快”的技术风格,即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快。为后来他跳高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少年时期刘翔的特点,上海二体校教练方水泉等针对刘翔的特点,在1996年9月―1997年3月,注重改进刘翔跑的技术、学习跨栏技术;在1997年4―10月,使刘翔从事大量的徒手有栏架的专门练习,进一步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提高足踝关节的扒地力量和速度,发掘刘翔对栏的悟性。并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应栏距”训练;在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方水泉等积极运用刘翔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机,加快技术训练的速度,提高技术质量,较早地进入了栏的专项训练。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强化栏间3步与过栏技术的磨合,使跑、跨结合更流畅;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在对刘翔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重点抓1米栏的训练。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训练,形成了刘翔扎实的跨栏技术,为竞技提高阶段刘翔近乎完美的跨栏技术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三、实现了训练指导思想的创新
      
      运动员成绩的重大突破,与教练员和运动员独特的、科学创新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这些安排,尤其是负荷量大、负荷强度高的运动训练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运动训练的内在规律。根据朱建华个人特点,胡鸿飞教练大胆创新,打破了原有的训练模式,确立了“以速度为中心,力求技术与力量相平衡”的训练指导思想[4]。
      
      1996年9月,13岁的刘翔进入上海市二体校跨栏组训练。体校教练方水泉等根据他的特点,决定打破常规,采取特殊的训练方案。刘翔的特殊训练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的。即抓柔韧性和灵活性、专门练习及“适应栏距”、专项练习、1米栏训练四个方面的训练[3]。孙海平在执教16岁的刘翔时,他认为:技术+力量=跑的速度,快速的前摆与下压扒地是跨栏技术的重点,腰髋周围肌群力量是关键。在速度训练同时,更多的速度训练不在跑道上跑,而是体现在具体的训练方法、手段上。孙海平教练密切关注世界田径训练发展的方向,及时顺应了形势的发展,按照国际赛场的需求,大胆地改变训练周期,对刘翔的训练安排进行了及时的调整,采用多个短小周期的安排形式,使训练目标明确,训练负荷没有大的起伏,对刘翔针对性强,且有利于恢复,使刘翔始终处于一种较好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能够很快地进入比赛状态[5]。如表3所示,刘翔13―17岁不仅跨栏基本很全面,而且各项指标参数取得了稳步的提高。
      
      四、充分体现“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少年时期朱建华和刘翔的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练能结合项目特征和他们本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胡鸿飞将跳高特点与朱建华个人特点相结合,如将朱建华的训练周分为速度周、弹跳周、技术周和力量周,在两个素质周后,安排一个技术周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做法使朱建华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6年9月,刘翔进入体校跨栏组训练。根据预测,他的身高可长到1.90米,教练根据刘翔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如针对13岁的刘翔节奏感强,蹬地有力,但柔韧性稍差一点,体校教练就狠抓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刘翔在后继的训练中,孙海平教练也能根据刘翔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他的训练方案,使刘翔始终能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洪潭.雅典奥运启示录[J].体育与科学,2004,(6):3.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2版,337-339.
      [3]方水泉.少年刘翔的训练[J].田径,2000,(10):11-13.
      [4]贺新武.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训练特征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1999,(3):6-8.
      [5]冯树勇.刘翔带给我们的思考[J].新体育,2004,(10):2-4.

    推荐访问:特征 时期 训练 少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