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美术教学中的课堂气氛与情感基调

    时间:2021-07-18 08: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基调与课堂气氛相融合一致,这堂美术课才可以说是一堂达到一定效果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生们的经历和他们的生活来设计此课程,或设立情景,或借助音乐,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美术作品的感情基调上来。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气氛;情感基调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情感基调与课堂气氛相融合一致,这堂美术课才可以说是一堂达到一定效果的课堂。在中学美术课本中,所有的美术作品都蕴含了画者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每一件作品的情感基调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美术课堂,不能为了活跃气氛而进行。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每幅作品的画者情感。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必然少不了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但是就目前的学生课堂态度反应,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课堂氛围与美术作品的感情基调严重脱节。例如对待一些严肃的、凝重的美术作品,学生们是用一种调侃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来解读,丝毫没有在意美术作品所反映出的那种深厚的感情,学生表现的竟是非常愉悦,当然,这就谈不上与画者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了。那么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在哪?怎样才能使美术作品的情感基调与课堂气氛相融合?
      1.一堂中学美术课引起的思考与追问
      1.1教学案例片段
      这是一堂欣赏课,主要是欣赏比较有名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中包括罗中立的《父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父亲》是一幅感动过很多人的油画。在赏析这幅画之前的课堂都进行的非常顺利,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自然。可是,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当我把这幅油画展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时,学生的反应让我感到吃惊和失望。我竟然听到一部分学生带有戏谑的笑声,整个课堂顿时“热闹”了起来。而当讲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时候,学生对作品的热情被点燃,此画一出现在屏幕上,立刻引来学生对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的好奇和各种猜测,但也只是仅仅限于作品的表面。为什么这样的一幅油画也感动不了他们?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今天课堂上学生对这种凝重感情的漠视?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当我们在三尺讲台上面临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应该如何去改变?
      2.对案例教学问题的思索
      2.1 美术课堂气氛与美术作品情感基调脱轨的原因分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中这样说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民主化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我们不否认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宽松民主的关系,但如果将其理解为美术课堂氛围要轻松活跃就狭隘了,这两者并不是一个概念。目前课堂中,教师确实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但教师本身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的作用不能因此消弱。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过程。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循序渐进,希望学生的身心行为能够随着教学的进展而有的改变,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显然,教师一旦对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不准,便会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模糊。即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小组合作学习也有所开展,课堂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就谈不上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时和进行师生讨论时,教师的引导地位很容易被学生忽视,若此时美术教师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控制好课堂,这节课就很难进行下去,整节课的氛围就很难再与美术作品的情感基调相联系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画者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们的经历和他们的生活来设计此课程,或设立情景,或借助音乐,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来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美术作品的感情基调上来。
      2.2中学美术作品情感基调的营造
      2.2.1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寻找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方法.
      在讲解一件美术作品时,可能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教师自己很感动,但是学生还是对这件作品没有任何感受。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参与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也大大的降低了。而学生又没有专业的美术作品欣赏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排斥的心理。结合学生已有的美术经验,指导学生進行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其学习收获不言而喻。所以教师用注重作品与师生生活的联系,用生活来启发学生的艺术欣赏。所以,美术一定要联系生活。
      2.2.2 营造与美术作品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接受中的体验所出现的主体与对象(美术作品)的直接同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鸣.它表现为在体验中接受者完全被作品的思想、情感、审美魅力所打动,仿佛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恨其所恨.接受中的体验,不管是对作品中形式的体验还是对作品形象含义的体验,最终都是对我们自身生命的体验”,美术概论中这样说到.在我看来,教师如果单纯的就一幅画而进行课堂赏析的话,这样的课堂基础是不扎实、不厚重的。因为学生在刚开始看到一件美因为学生在刚开始看到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必然与这件作品有一定的陌生感。要消除学生的这种陌生感,教师就必须提前对这幅美术作品的情感基调有深刻的把握,然后有相应的的教学设计在里面。
      2.2.3 教师应选择与美术作品情感基调相应的教姿教态
      我们都知道,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或是悲伤的念亲人之情,或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或是表达对生活中某一现象的好恶喜憎之情等等。教师在深刻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也要选择相应的教态。在实习期间,有一节美术课讲到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的失窃。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段解密失窃过程的视频来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我个人认为若采用这段视频的话,定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段视频不仅有丰富的图片资料,更是讲解者的语言声调可以感染同学们,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结果确实如此。我通过课后分析总结原因,认识到教师的课堂语调是多么重要。选用视频来辅助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技巧,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能对视频产生依赖性。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姿教态也是非常的重要,一定不能忽视。

    推荐访问:基调 课堂 气氛 美术 情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