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关注个体:教师教学理念的新思考

    时间:2021-07-18 00: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教育的核心意义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同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个体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学设计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差异;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评价上承认学生的差异,使之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关注个体;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充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观念引领教育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中要树立人人都是有用之才,人人都是可用之才的教育观念。关注个体就是要了解每个人的优长,发挥其优势,挖掘其内在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够人尽其才。笔者认为,关注个体的教育,教师教学理念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设计时了解学生差异
      树叶有不同,学生有差异。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影响,使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前提是“知人”,也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那么,怎么了解一个人呢?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通过观察和谈话交流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言行、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笔者认为,差点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教师也要“知人”,一定要了解学生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需求,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以学生为本,这样设计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例如笔者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通过设计“学习报告单”来了解学生差异。学习报告单包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主要表达特点”“问题及说明”三个部分,教师依据学生填写的学习报告单来设计教学内容。从“学习报告单”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问题,笔者把学生的疑问点、兴奋点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差异,以学生差异为依据进行设计,才会让每个有差别的学生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
      二、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
      学生有差异,教学有不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教学都不是以生为本。关注个体的教学应强调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
      《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中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身上的不足。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激发学生的自身价值,才可能促使学生奋发上进。教师对受教育的对象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善于发现并开发學生潜在的能力和闪光点,不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及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在参与、体验、思考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的个性飞扬,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老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置教学目标,把那些比较简单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而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留给优等生解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第2自然段是运用三个比喻写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语言精练,语句优美,表达方法很有特点。学生在填写学习报告单时,“主要内容”一栏填写的是“小艇的样子”;在“主要表达特点”一栏大多数学生填写的是“比喻”,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比喻?三个比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的理解是不系统的,是模糊的,是浅层次的。教学时,教师抓住学生填写“比喻”这一表达特点,围绕学生的问题来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把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水蛇”这三个事物,理解其表面的意思;接着体会三个事物都与小艇有相似之处,作者所用的三个比喻的准确与巧妙,突出了小艇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由文字中走到文字后,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与作者一同感悟文字当中流淌、蕴含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及时敏锐地捕捉和恰当地处理错误的资源。教师要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
      学习有不同,生生都有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怎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差点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认真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因素,要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接受式和发现式是学生的两种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学生“接受”和“发现”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是教师必须面对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口不深的井里,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那只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便向鱼介绍起了它所看到的牛,青蛙对鱼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鱼边听边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想象着牛的样子:鱼一样的头、鱼一样的身子和鱼一样的尾巴,头上却长了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了四条腿……这就是鱼所想象到的“牛”——“鱼牛”。这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故事。笔者认为就算“青蛙”讲得再具体、再明白,“牛”的形象也要“鱼”自己在心中构建,构建的过程就是根据“青蛙”的讲解,“鱼”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扮演了“青蛙”的角色,教师在讲“牛”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构建的不是“牛”,而是“鱼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维习惯、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当然知识的构建也就不一样。“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要知道“不同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知识水平和范围,他们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推荐访问:教学理念 个体 思考 关注 教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