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上好中学历史促进历史教学

    时间:2021-07-15 00:02: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学的历史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视程度也是如此,如此局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中学历史教学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推行创新教育,既是当今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学历史教学本身发展所必须的,能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转机。中学历史教学只有顺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指导教学改革才有出路。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6-0061-02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五光十色、万紫千红、叱咤风云、震撼世界的中华文化。从人类的产生、远古文明的开始,以及发展到现代文明的今天,经历了多少个坎坷和曲折的发展演变。因此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历史长卷,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应该了解和掌握这部文明发展史,只有这样才能从历史的成败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历史课有效教学模式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津津乐道并致力研究的课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有效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寻找有效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思考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才好对症下药。对于有效性,很多人理解为归纳总结经验和直观感受,缺乏理性的思考。比如有的老师认为提高有效性就是考高分,有的老师认为有效性就是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理解导致我们无法寻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其衡量标准应该是 “学生成长”, 即促进学生的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这种成长不能单单用成绩高低来衡量。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以成绩论英雄会导致忽略学生未来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创新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面对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规律,真正作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助动,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习过程 “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教给他们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和书本的依赖性,主动探索学习新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启发、讨论、活动等等,给学生开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科知识与解决、探究问题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习惯,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求异、迁移和发散性思维,以形成创新思维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好胜、求索等心理因素,让他们在掌握和运用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教师要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思想品德状况和心理特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确定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地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教学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弥补教材内容的某些不足。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注意深浅适度,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任意加深难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做什么事情,兴趣是对做好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备课先“备人”。何为“备人”?就是要抓住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同志朋友般友谊。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备好课,做到每一节课都准备充分,让学生觉得你知识渊博。还有,课堂语言组织要得体,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药,如果教师真正能做到这些,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信任你,崇拜你,有了这些,何愁学生对你的历史课堂没有兴趣?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突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方法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接下来,我们要注重渲染课堂气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师要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采用情境渲染、案例剖析、角色模拟、操作体验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引领者。教师讲课要面带表情,内心充满激情,有高潮和感情的起伏,这样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的整体,如何使学生顺畅地由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另一个教学环节,情景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不仅如此,情景还可以设置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之处。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因此,历史课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有效接受及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而历史课时间有限,知识点纷繁复杂,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下我们全组老师通力合作,通过课下教研,明确重难点,注意选择细化知识点,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这样连续一个月后,逐渐放手由学生整理归纳,老师做指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整理归纳能力,以线带点,构建知识结构。同时也通过比较相似知识点的异同点,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总体把握历史时间的内在联系,树立历史思维,真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作为历史课程资源之一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一些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创设情境、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等。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积极推广的教学形式和课程资源之一。
      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但是,我们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为了追求课程资源的丰富、新奇而忽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从头到尾演绎网络资源的话,很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媒体利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师的精讲、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都会被多媒体的连续演示挤掉,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作出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这样一来,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实现了。
      其实,历史教材的内容是环相扣,紧密相连,起因结果,存在内在联系的。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头难起,尾难落。”就课堂教学而言,“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综观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尤其是“导语”的设计,更是匠心别具,“使学生难以忘怀。但在课堂收尾时却草率收场,结果明显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甚至导致整堂课功亏一篑,也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兴趣。鉴此,欲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则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
      实践证明,新课程理念代表了人类最优秀的教育文化,它犹如一颗幼苗,需要阳光、雨露、土壤和精心的呵护。它只有深深地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泥土中,才能生根、开花、结果,才能为学生营造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中的“但无定法”指的就是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活动中的多因素作用,要求教学方法随机应变。“贵在得法”,指的就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学习、争取优化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上好 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