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层次探索

    时间:2021-07-14 16:03: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困惑对策;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59-01
      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对策,随着当前我国教育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行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己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高中政治课改正式启动。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及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困惑及对策
      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的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素质发展、品格形成等方面大都比较相似,存在求同存异的特点;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教师遗弃的对象,其个人素质得不到开发、个人潜力得不到挖掘、个人得不到足够重视,而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放弃的情绪。
      2.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
      2.2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
      2.3 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推进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的对策思考
      3.1 巧用时政新闻,感悟生命之重。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政性特征很强的学科,与时俱进是其生命力所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的引入新近的、学生身边的时政新闻,为教材注入动态式的新鲜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而社会时事热点中拥有大量的生命教育素材,充分挖掘其生命教育元素加以引导分析是我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的途径。
      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坚持每堂课的"时事播报"环节,在学生列举的大量时政素材中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如一桩桩轻视生命、漠视情感的真实案例,一次次生命救助\大爱无疆的典型事例等,在引导分析中向学生渗透爱惜生命、保存生命教育。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借用时政热点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辨析生命历程中的种种困惑。在适时地点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如当讲到"发展的趋势原理"时,我向学生列举了一些热爱生活的正面典型例子,类似物理学家霍金的事迹、残疾人运动会盛况、舟曲抗震救灾等,向学生渗透生命因绽放而绚丽;另一方面又向学生转述"雷州二中校园血案"、"富士康第十三跳惨案"、"杀死陆丰龙山中学校长妻子的真凶竟是因不能安排住宿的小事而心生怨恨的择校生"等的相关报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独立人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惜别人的生命,争取做一名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阳光青年。
      3.2 适时适量,明确渗透目标。 "渗透",指一种事物(含情、理)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它有少量性、亲和性等特征。适时适量,有目标、有规划的德育渗透方能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学就是培养人,渗透德育一定要在课堂中凸显出来,不然教学就会显得美中不足,缺乏拔高点。如果这种愿望太强烈,有时就难免牵强附会、本末倒置,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师烦生厌,政治课堂失去原有的魅力。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中的渗透,首先应该适时,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把握渗透时机,自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强行渗透,不要因为强调德育,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其次应该适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非常清晰的德育目标定位。即德育是政治教学的"副目标"、"辅目标",它的定位是渗透。过量的德育内容则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去了学科教学的意义。此外,德育渗透不是课堂上的突发奇想,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没有目的性,随想而发,不仅达不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还占用了教学时间,使课程教学目标难以按时按量完成。长此以往,极易引发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抵触思想。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德育渗透的引领者、促进者。课堂之前,教师有计划、有规划地筹备,摒弃乏味的道德说教,将诚信教育的"食盐"融化入政治教学的"浓汤"里,让学生在鲜嫩可口的汤中不知不觉吸收该吸收的"盐",达到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双丰收。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应该重新审视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和目的,还应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一个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价值,增进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理论的信心。

    推荐访问:深层次 探索 高中政治 教学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