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的渗透及其策略

    时间:2021-07-13 16:07: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从背景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新课改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的渗透及其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1-0127-02
      
      现在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背景文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益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渗透背景文化是很重要且很必要的,同时,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渗透背景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以习语为例,习惯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并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如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像头牛”,在英语中说“as stubborn as a mule”(犟得像头骡子),由此可见,只有了解了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文化传统、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因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更新观念,注重背景文化渗透
      新课标为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将这五大目标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新教材的编写涉及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包括英美风情、传统习俗、兴趣爱好、旅游博览、文化遗产、语言发展、文化比较等,许多课文都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无疑大大拓宽了师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新教材的这些特点和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养,将课堂当作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这样,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各种交际途径,适时、适度地进行背景文化渗透。
      三、教学中渗透背景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学英语的背景文化渗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如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以及某些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体会中西方在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四、教学中渗透背景文化的策略
      1.词汇渗透。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教师必须努力挖掘英语词汇内涵和外延所包含的文化含义,以帮助学生熟悉那些同汉语相应词汇有不同内涵或外延的英语词汇,并掌握其不同的文化内涵。这种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多反映在成语典故、谚语、习语、格言警句中,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单词在形式上极为简单,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地运用。对于这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还可与汉语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又如,西方人用“a lucky dog”来表示幸运的人,这是因为狗在西方是宠物,是褒义词;而中国文化则用“狗”作贬义词来描述坏人,如“走狗”、“丧家犬”。在翻译过程中,若学生不了解英语的习惯性表达,不注重语境,就会形成Chinese-English(中国式英语)。例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但在中国有尊师的传统,汉语中“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了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就导致了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再如,中国人的称谓,如:舅舅、叔叔在英文只用“uncle”一个单词来表示,所以中国人很难搞懂英美国家的亲属关系。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各异,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探究未知而有趣的文化现象,这样,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也学到了文化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2.视听渗透。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网络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感性地欣赏、了解西方社会文化,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尤其是网络,它所创设的模拟语言环境已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种必然,对此,教师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筛选、过滤与课文语言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填补背景知识的空白。
      3.对话渗透。对话所涉及的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等,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总是受时间、地点、话题,以及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外,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的双边及多边言语实践活动。
      4.语篇渗透。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广泛,大部分语篇都涉及英语国家的典型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可见,英语教材已成为了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在语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其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就应介绍故事的背景及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对西方文化形成感性的认识。此外,大量阅读是学生信息输入的有效方式,教师应从《21世纪英文报》、《英语世界》、《英语周报》、《英语沙龙》等报刊上选择一些文章,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文艺、体育等方面的信息。这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能力,也可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鉴于新课程的要求,外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背景文化的渗透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更新观念,积极大胆地探索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必须适时、适度、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向学生渗透、介绍英语国家的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顺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钱希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深加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5,(10).
      [3]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英语 渗透 背景 策略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