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称嬗变及涵义解读

    时间:2021-07-08 08:0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对其名称演变及涵义进行粗略解读,这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有助于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个更准确的理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名称嬗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4-0059-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名称演化的阶段和内容变革
      1.1978至1984年的思想品德课
      文化大革命之后,1978年恢复高考,全国高校逐步恢复正常招生,如何开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成为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980年7月,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高校马列主义课的地位、任务和教学方针,规定了课程、学时、大纲和教材。《办法》指出,在全国高校本科开设“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另外,为了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贯彻到马列主义课之中,教育部于1982年10月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这是思想品德课的起点。1984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指出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任务、内容、教学原则、考核办法、队伍建设、教学机构,而且制定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至此,思想品德课开始走上了正确的轨道,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雏形。
      2.1985至1996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设置。1985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发【1985】18号)指出:我国现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进行认真的改革,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要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于是,1986年3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要求用三到五年时间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逐步开设新的课程,即所谓的“新四门课”:中国革命史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
      3.1997至2004年的“两课”
      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即“98方案”),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调整。思想品德课课程设置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98方案”要求必须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解决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要任务。此后,教育部又于2003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对“两课”教学中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把两者合二为一,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98方案”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以及法律和道德规范等角度分别设置课程体系。
      4.2005年至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增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和说服性。中宣部、教育部在2005年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对目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了一个专门、全面、系统和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新方案,即“新方案”或“05方案”。它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优化组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的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并且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重要的是除了整合原有课程之外,为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特别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对全国高校课程设置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05方案”改革最显著的特点,一方面是各门课程的全面整合和优化,另方面是课程设置的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道德法律规范合一的思路整合课程体系。所以“05方案”的教材内容不仅更具有权威性和学术性,同时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05方案”课程设置就是现阶段高校的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
      “05方案”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进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正确轨道上。时至今日,一个机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涵义解读
      1.嬗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
      其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05”方案)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推出和实施,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国内的新特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将以前“两课”的名称更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此种提法更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含义,其称谓充分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体系对象更加明确和清新。
      其二,与以前的“两课”名称相比起来,更名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称谓更有其自己独特优势:一是新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目设置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四年制本科的7门政治理论课调整为4门。虽然课程门数减少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加的丰富和科学。二是新课程方案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除新增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外,其余三门课的内容都是经过高度整合而成的。总而言之,调整之后的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能更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便于更好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实现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
      其三,称呼更合理和科学化。之所以要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此名称更加符合这一理论课的称呼,并且它简洁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纯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也不是单纯的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了,其包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必修课程内容真正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称呼。所以这一概念提出,充分揭示了其本质内涵,精确而恰当,也就是说科学地概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包涵的四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推荐访问:嬗变 政治理论 涵义 浅析 解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