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库诺夫诠释唯物史观的历史背景

    时间:2021-06-28 00:03: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审视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历史地“回到库诺夫”,回到当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格局中的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在萧条中实现增长,开启“资本的民主化”,走向以垄断组织为主的资本规模化发展态势,其阶级结构、政治意识形态和世界格局等方面随之呈现新情况;比照俄国,德国在尝试崛起的进程中选择了改良式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道路。库诺夫由此阐释唯物史观,他的尝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合理性。
      [关键词]亨利希·库诺夫;唯物史观;德国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8)01-0103-05
      亨利希·库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颇有争议。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出版了库诺夫《经济通史》第一卷第一册,由吴觉先翻译。虽然吴先生坦言库诺夫“摆不脱白人一般的种族成见,颇有包庇侵略者的嫌疑”,但他还是公允地评价库诺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现代有名的经济学者兼人种学者”,他的这本著作被誉为“经济史中空前的杰作”,“他撇开旧来的一切虚构,把比较人种学作为处理的对象,根据极丰富的事实材料,从各自然或半开化民族之自然环境及劳动工具出发,阐明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并进而画出他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的、法律的形态之本来面貌来,使(足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民族古代生活情形的)现代的落后民族的经济状况,历历如在眼前”。另一方面,前南斯拉夫著名哲学家弗兰尼茨基曾如是评价库诺夫,说他是著名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坚持了马克思的许多基本原理,但他“正好在某些有关当前具体历史时期的其他根本问题上,他表面上似乎维护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却完全抛弃和修正了马克思主义”。
      究其根源,在于库诺夫认为:“经济是社会的真正的生活职能。”在他看来,经济基础彻底而极端地决定了上层建筑。李胜清就曾提出,库诺夫与伯恩斯坦、考茨基一同属于“修正者”派别,库诺夫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和能动性,使之仅仅成为“经济基础的消极附属物和分泌物”。姚顺良进一步点明,库诺夫是把唯物史观诠释为“经济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正如理解马克思及其哲学与社会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历史地“回到马克思”一样,当下重新审视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需要回到库诺夫本来的文本,回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回到当时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格局中的德国,真正理解他解读的客观历史背景和方法论范式,了解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理论危机,才能深刻把握他建构唯物史观的历史起点。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向前推进,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形势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轉变。在近代历史中,德国是“一个受民族主义的瘴气所熏染和沙文主义毒素所麻醉的国家”。
      库诺夫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德国学者,其理论研究不可能脱离德国历史和德意志民族思想的浸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崛起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霸,以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德国和俄国在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改良等道路的不同选择,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的酝酿与创作时期,评析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解读不可能脱离对这两个欧洲大国选择道路的反思。
      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新情况
      19世纪4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转型过程。第一,资本主义出现了在萧条中实现增长的现象。1847年的经济危机和1857年的经济萧条,未能打断资本主义节节攀升的增长势头。直至1871-1873年,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又一个繁荣阶段。随后,1873-1886年,世界经济“不景气”,并伴随持续性大萧条。然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因这种特殊的大萧条而经济衰退,反而实现了“戏剧性”增长。主要产铁国家的铁产量增长率超过1%,钢产量增加20余倍,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都持续大幅度增长。萧条中的增长引发了理论界的思考。一部分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萧条本身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且自身无法克服,因此,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即使是如此大规模的经济萧条,也没能导致经济衰退,而是以其他方式实现了经济增长,可见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能够驾驭经济危机,并克服其内在矛盾的阶段,所以,暴力革命已经过时。
      第二,伴随股份制公司形式的出现,资本呈现出新现象,即“资本的人民化”。通过发行股票、购买股份和出售股份,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转化为社会资本,从而实现了资本发展史上的重大转变,为资本主义美化其剥削实质提供了外在的假象,仿佛雇佣劳动者由于可以购买发行的股票,就成为资本的主人,于是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没有纯粹雇佣劳动者的历史阶段,表面上看似乎就不存在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了。
      第三,随着资本的规模化发展,卡特尔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不断涌现。19世纪60-80年代,自由竞争发展到空前的顶峰,并开始进入了垄断竞争阶段,卡特尔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取代了以往生产企业个体之间的无序竞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发生历史性巨变。
      经济萧条中实现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能够驾驭经济危机,是否意味着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暴力革命;股份制公司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资本就真的实现了“人民化”;各种类型的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经济的“有序性”和“计划性”,是否意味着经济发展能够通过组织形式的转变而有质的飞跃。
      面对这些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特征,不同的回答必然会将理论引向不同的方向,哪怕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中的些许“异样”,都会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政治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偏差”甚至“背离”。库诺夫对唯物史观的解读也不可能脱离这些历史境遇的影响范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必然在政治领域产生相应的改变。随着资本主义富有转折意义的发展态势,资本主义社会在阶级结构、政治意识形态和世界格局三个方面呈现新情况。

    推荐访问:唯物史观 历史背景 诺夫 诠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