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

    时间:2021-06-26 16:00: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及管理现状分析,揭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并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对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人文关怀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文关怀 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的背景分析
      
      1.社会发展现实呼吁人文关怀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既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条件,又使人的主体性发展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人们极大地增强各个经济主体的主体性,摆脱和克服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提高人们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增强人们的自我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证其时效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着力弘扬和培育他们的主体性,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主体意识、自主自立自律品格、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及敢于创新且能独立思考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2.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确实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大学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和障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国际上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进攻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使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了一定动摇。第二,由于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入侵以及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第三,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压力等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都需要老师从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入手,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剖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需要老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需要老师把握转型期中国社会多元价值主体、多元价值观念、多元价值标准的新特点,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从人出发,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系统的育人工程,是培养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整个过程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中,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内因,其它因素都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着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等诸多内容,无论哪一方面的教育实效都离不开受教育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4.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不仅向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提供了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它要求学校和老师树立“服务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理念,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发展学生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功能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如前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但是,事实上,我国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却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人文关怀的缺失,这种现状必须得到根本性改变,否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只是一句空话。
      1.出发点和立足点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过多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其长期的、本质的健全人格、完美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塑造人的功效。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道德规范对人的外在制约作用,忽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和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从而把受教育者看成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客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因此就变成了“救火”工作,短期性工作。
      2.教育内容和方法没有体现人文关怀
      第一,教育内容显得空泛化和理想化。很长一段时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过多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意义、工具性价值,忽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全方位需要,使大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高在上,老调重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是那些优秀分子应该去做的,与自己似乎无关。
      第二,教育方法的简单化、机械化。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机械化的倾向。有的教育者将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复杂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提升和问题的解决简单化、形式化和表面化,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缺乏民主。也有一些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智育化,经常满足于理论说教和思想灌输,把本应多姿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变成关于思想政治的知识的讲解、传授和记忆活动,忽视了人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很令人满意。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当前最重要地就是改革过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注重对全体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全新的人文关怀模式。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从观念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才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做到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学校和老师应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转向的必要性,从当前社会生活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生活本身的实际需要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和尊严,以浓郁的人文精神关怀学生的全部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突出主体间性,实现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主体平等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西方哲学家针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上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主体对于客体的控制和优势地位而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中,从而能有效地解决以往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教育缺陷,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
      按照主体间性原则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牢牢控制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使教育过程向着预想教育目标推进。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关怀 人文 注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