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大众文化语境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互动交融

    时间:2021-06-15 12:00: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众文化受众面广,影响巨大,表现出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建设,要和大众文化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密切结合。将意识形态传播与大众娱乐诉求交融渗透,形成双向互动机制;加强规范网络建设,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关键词:大众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24;D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3-0072-04
      收稿日期:2017-02-25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常态背景下的思想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国研究”(L15BKS001);2016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多元文化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引导与路径诉求”(JG16DB055);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L12BKS012);2017年大连交通大学党建课题“以传统美德教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JSZ-2017-A02)。
      作者简介:刘凤(1973-),女,河南沈丘人,大连交通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建设、文化传播研究。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整合、导向、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学界一般把当今文化一分为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就影响来说,大众文化受众面广,影响巨大,它的出现与兴盛,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文化资源的垄断性经营和文化产品严重短缺的现象。大众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塑造着人们的价值观,表现出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要构筑引领和凝聚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建立基于“平民意识”的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双向互动机制[1]。
      一、大众文化滥觞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
      新阶段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文化认同推进社会大众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在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过程中,社会现实生活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政府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政策的价值观基础,近年来党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等重要理论,无不是在探讨如何使社会秩序和发展更趋于理性和谐。另一方面一些人产生了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危机。百余年来的传统断裂,以及因断裂引起的普遍失忆,导致“传统文化的断裂,毁了三、四代人”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20世纪以来的传媒技术发展,使人类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转向以影像为中心的“读图时代”。其中电视图像已经成为当代支配性的传媒形式,它改变了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的模式,引发出深刻的文化变迁。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深刻地指出,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并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导致文化精神枯萎[2]。
      波兹曼相信,赫胥黎忧虑没有人愿意去读书,因为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人们将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的预言可能成为现实,文化将成为一场滑稽戏,等待我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美丽新世界”。令人悲哀的是,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如“四书五经”是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但今日学子却多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更遑论得其精髓。
      当大众文化违背了世俗社会的道德底线时,就流于“低俗”。以最受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为例,众多大众文化作品取材于历史,但往往对历史采取了非历史、非公正的态度,使野史、穿越、权术、宫斗、雷剧等成为大众文化的普遍形式。以致有网民调侃中国影视的主旋律是:“太监奴才、皇后妃嫔、内斗心计、鬼子八路、婆媳小三,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更有网民调侃中国大陆片要“争点气”:言情不如韩国,武打不如港台,惊险科技不如美国。
      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往往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它一般具有高度融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认同。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文化变迁,经济基础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动甚至质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认为,文化是“产生某种道德、生活方式、個人与社会的行动准则”[3]。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文化与社会的整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能仅仅依靠政权维持,需要通过民众的积极认同才能实现[4]。
      当前人们对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谱系占据优势地位与主导性效能,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要义所在[5]。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不应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更应该和时代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这需要社会各层面互相配合,首先需要学术传统与民间力量形成良性互动。大众传播的发展大大扩大了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运作的范围,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运营机制没有意识形态性,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功能却担负着凝聚人心、感召民众和传承文明的重载。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它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6]。
      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应强调义理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超越观念局限,规范引导大众文化良性发展。坚持健康的格调和品位,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大众话语”,关注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面对正负面声音混杂、价值多元、观点多样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推荐访问:互动 语境 大众 意识形态 交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