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谈民族图书馆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

    时间:2021-06-12 08:01: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对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起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本文将从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类型特点,收集整理、开发利用三个方面阐述民族图书馆如何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古籍;收集;保存;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78-02
      少数民族古籍是指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多个领域。
      1.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类型和特点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17个少数民族,是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并积累了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古籍。
      1.1文献古籍
      1.1.1各种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古籍文献。贵州省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有民族文字的较少,彝族和水族解放前就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苗族文字是1905年英国传教士和当地苗族人根据苗语西部方言的发音特点研制出的一种拼音文字,俗称"老苗文"。以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古籍文献多为手抄本,主要是彝文古籍和水书,如《西南彝志》、《彝族源流》,水书《连山易》等。在六盘水市水城县顺场乡发现了用苗族方块文书写的100多本经书,但这种文字尚待识读和破译。据考,这些经书文字主要是当地苗族在举行祭奠仪式中使用。
      1.1.2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史料。汉族文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字主体,直接或间接记录了贵州省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活动,数量众多,仅明清两代就有各种著作约2000种。
      1.1.3用汉字作记音符号记录民族语言的各种资料。借用汉字或仿照汉字创造一种本民族使用的文字,来记录当地的宗教经典,还有本民族的民间故事、情歌等。被尊称为侗戏祖师的吴文彩就用汉字记侗音的手段写出了侗族文学史上第一个侗戏剧目《梅良玉》。
      1.2金石铭刻类古籍。金石铭刻类古籍按镌刻的物体分,有锡、铜、银合金浇铸钟铭、岩刻、碑刻等;按文字分,有民族文字镌刻,汉文镌刻以及民族文字、汉文合刻碑。《妥阿哲纪功碑文》是迄今发现用彝文錾刻记事最早的实物。水文铭刻类古籍主要存在于墓碑中,数量不多。最早的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州拉下村的一块图文并茂的墓碑,据水族历法推算,此碑立于明孝宗十年(公元1500年)。唯一的一块苗文碑位于威宁石门坎,是1916年镌刻的。碑文反映了清末民初英国传教士柏格里从云南昭通到贵州威宁石门坎传教,创造苗文及办学校的情况。
      铭刻类古籍中还有一些是封建王朝颁发给各民族土司的印章。如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由礼部颁发的镇远四方形青铜质官印,印证了镇远历史上曾为"苗疆古都"的说法。
      1.3文书类古籍。目前发现的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起义发布的檄文、文告、民间保留的契约、土司的委任状等。如分布在贵州清水江流域中下游的黎平、锦屏、天柱、三穗、剑河、施秉等县的清水江文书约30万件,记录了当地土著民族在历史上对中国混农林业和人工营林业的重大贡献,也是世界林业法制的一个历史典范,其内容以山林土地买卖、租佃、林产品分成及林业管理为主,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经济历史文献、我国缺少林业历史文献和民间民法文献三大空白。
      1.4口传古籍。贵州相当一部分的历史文化是采用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此,口传古籍种类多,内容丰富,各地差别较大。其表现形似主要有远古神话、传说、寓言、民歌、民谣等。如远古神话史诗《板东辰》、中古英雄史诗《天灵相公》、近古英雄颂歌《阿贵与雅莲》;民间传说《蚩尤的传说》;布依族的《布依族古歌》、《安王与祖王》,侗族的《祖公之歌》;彝族的《阿莫尼惹》,水族的《开天地造人烟》、《简大王之歌》,仡佬族的《仡佬族古歌》、《叙根由》,土家族的《哭嫁歌》、《打闹歌》等。
      2.少数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和与保存
      广泛收集抢救少数民族古籍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本工作,贵州民族图书馆将此项工作列为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有相当一部分散存于民间,通晓少数民族古籍的专家不多,许多民族的古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且这部分人年岁已高,缺乏继承者,一旦失去这些宝贵资源,损失将无法弥补。根据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的现实情况以及贵州民族图书馆的客观条件,确定了少数民族古籍收集的内容、范围及保存措施。
      2.1少数民族古籍收集的内容及范围。贵州民族图书馆主要收集贵州省内各少数民族的古籍,主要包括:
      2.1.1水书,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其形状类似甲骨文和金文,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文化信息。其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等。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我馆目前馆藏的水书1000余册,其中《子午卯酉辰》(清光绪三十年(1904)抄本)、《九星配日》(清光绪三十年(1904)抄本) 被推荐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1.2彝文古籍,彝文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它不是借用和摹仿汉字的产物。彝文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之问,经历了文字发展的必经阶段,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我馆馆藏的彝文古籍《嫁歌歌词集》(清嘉庆抄本)、《洪水与笃慕》(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抄本)、《婚仪诵本》(清道光三十年(1850)抄本)、《阿哲君长世系》(清道光三十年(1850)抄本)、《阿鲁预测书》(清咸丰抄本)被推荐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推荐访问:浅谈 少数民族 古籍 图书馆 民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